建于2004年的台北101大楼有508米高。 (吴娟/图)
除了对安全的焦虑,另外一种思想也在蔓延,那就是在数字时代,城市,以及城市里的摩天大楼,都将成为过去的符号。亨利·佩德罗斯基(Henry Petroski)是美国杜克大学的工程学教授。2001年9月16日,也就是“9·11”事件后的5天,他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随笔中强调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向前,而不是向上。”因特网为我们提供了迅速而简单的通讯方式,但在佩德罗斯基看来,这意味着“(我们对)紧凑而连续的
空间的需求变少了”。
但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各种各样有关摩天大楼将会被淘汰的预测都大错特错了,那些论调总共只持续了很短暂的一段时期。卡罗尔·威利斯(Carol Willis)是纽约摩天大楼博物馆的创立者,也是博物馆现任主管,他说:“有太多太多愚蠢的有关摩天大楼会害死民众的预测和论调。杀人的是恐怖分子,而不是摩天大楼。但很多人却认为摩天大楼是邪恶而危险的。”
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摩天大楼的建设几乎没有因为“9·11”事件而停下脚步。城市化进程正在疯狂地席卷太平洋西岸,那些地方也对摩天大楼有着极大的需求。“中国、中东,乃至整个亚洲,没有人给过它们哪怕片刻的关注。”哥特斯迪埃纳(T. J. Gottesdiener)说,他是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这家公司完成了美国新世贸中心的设计)的任事股东。“我们有许多项目处于设计阶段,所有这些项目都将继续。”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所有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都是有非凡价值的,而不是证明我们骄傲自大的污点。事实上,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对摩天大楼的发展就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它们也许是应对全球城市化进程对食宿要求的最有效、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向上,向上
实际上,过去的10年,是历史上摩天大楼建设发展最为迅猛的10年。据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统计,从2001年至今,全球一共新建了350座摩天大楼,这个数字比此前已建摩天大楼总数的两倍还多。而超高建筑(300米以上)的数量,也在那一时期翻了番。
甚至增长的势头还在加速。2010年,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建设完成,从而以828米的高度一举登上了全球最高建筑的宝座,它甚至比原排名第一的台北101大楼高出整整320米——相当于纽约克莱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的高度。今年和明年还没有什么新的摩天大楼能够动摇哈利法塔世界之最的地位,但2011年却是历史上建成高层建筑(200米以上)数量最多的年份,全球一共有超过97座摩天大楼(包括22座超高建筑)在这一年里拔地而起。
“你会一遍又一遍地听到一个术语‘标志性’,”威利斯说,“显然,客户需要标志性的建筑,而且他们希望这些建筑高耸入云——甚至高过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得投资回报的合理高度。”
事实上,绝大部分超高建筑,都不能用严格的经济学理论来评价。一旦一座大楼超过了70层(大致数值,精确数字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就需要额外增加成本来增强建筑的牢固程度,还需要增加空间来安装更多的电梯以及其他设备,通常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经济收益。
在这股势不可当的摩天大楼狂潮中,新屹立起来的大多数超高建筑都在美国之外。“这些城市正在用摩天大楼来打造自己的名片,”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执行主任安东尼·伍德(Antony Wood)说,“这些高不见顶的庞然大物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象征,标志着这些国家已经从建设上步入了‘第一世界’国家的阵营。”
在2010年版的世界最高的20栋摩天大楼(已建成)中,美国只占一席——位列第19名的芝加哥特朗普国际酒店大楼(Legacy Tower),它几乎就要被挤出前20名了。新的世贸中心一期,此前曾被称为自由塔,也仅仅是在建摩天大楼中的第四名。它最终的高度将达到创美国记录的541米。
在摩天大楼的浪潮中,中国是走在最前面的。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09年出具的一份研究报告,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可以做一下对比,自种族隔离时代之后,在1915年到1970年年间,从美国南部往北部城市迁徙的非洲裔美国人的总数仅仅只有600万。
但是,即使这些摩天大楼没有建在美国,它们还是具备了许多来自美国的特征,它们的设计者也主要是美国的建筑工程公司。“如果你准备花30亿美元建造一栋摩天大楼,”威利斯说,“你肯定愿意找那些曾经完成过这类工作的人来助你一臂之力。”
即使带着足够保守的心态去看,我们对过去10年中这些新屹立起来的摩天大楼的基本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工程学的先进性也不必太过惊讶,它们是实实在在的进步,而不是毛毛躁躁的冒进。“(但)从宏伟的角度来看,在这些建筑的设计中,却几乎看不到什么新的突破。”罗伯特森说。
尺度优势
但是,在过去10年里,摩天大楼的最大变化与建筑设计本身,或者它们的高度并无太多关系,真正的变化在于人们对摩天大楼的看法。一段时间以前——并不是很久远——人们将摩天大楼看作是类似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一种产品,一楼多用,不仅节约用地,还能节省能源,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摩天大楼节能环保之类的论调,与10年前人们对摩天大楼的普遍认识截然相反。”特伦斯·赖利(Terence Riley)说,他是纽约现代艺术展览馆2004年举办的高层建筑展的负责人。赖利说:“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绿色生活意味着生活在乡村。”但事实恰恰相反。以很高的密度居住在纽约或者芝加哥等城市中心的人们,人均消耗的资源要远远少于那些居住在郊区或者农村的人。
“人们如果将工作、居住的地方整合在一个独立而紧凑的空间里,以高密度生活在一起,缩减城市用地,这样能给环境带来非常明显的益处。”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说。福斯特的公司有着丰富的摩天大楼设计经验,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 Bank)位于法兰克福的总部——德国商业银行大厦就出自福斯特之手。这座摩天大楼于1997年建成,因自然通风系统、螺旋式空中花园以及自然采光的工作空间而名声大噪,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绿色”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越高,就越能充分利用大尺度带来的经济优势。”福斯特说,“而且,由于摩天大楼带来的不同功能,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功能的使用情况来平衡能源需求,进而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也许最重要的是,这些摩天大楼,都坐落于城市中心,这也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那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或者说至少城市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根据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的统计,全球每周约有100万人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必须向垂直方向发展。”伍德说。他们正在做的也是如此。
(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环球科学》授权南方周末发表,有删节)
转自【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