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綦江第一翰林——陈铭 [打印本页]

作者: xia2021    时间: 2022-3-30 11:30
标题: 綦江第一翰林——陈铭
綦江第一翰林——陈铭

文史爱好者参观翰林故里    通讯员 家芝 摄

陈铭营建的仙桃谷遗址    通讯员 避世森林 摄

向当地老人了解保安楼轶事    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通往保安楼的黄桷古道    通讯员 避世森林 摄

保安平桥    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据现有资料考证,自宋朝以来,綦江在科举中产生进士39名,跻身翰林院的仅3名。綦江历史上第一个翰林是嘉庆七年(1802)的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铭(字书绅,号警堂)。他更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杜长春后,近200年来的第一个綦江籍进士。


浙江新昌——平粜断案出奇招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新昌县因李白、杜甫、王维等450多位《全唐诗》作者来此寄情山水,留下一条浙东唐诗之路而知名。


但嘉庆十六年(1811),陈铭治下的新昌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田皆龟拆,禾穗枯瘪,让本就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雪上加霜。

开仓济赈搭粥棚,止不住人情汹汹。个别奸商趁机哄抬物价发灾荒财,一天一个价,从最初的一石米不到2两白银一路飙升,5两、8两、13两……饥寒起盗心,还出现了结伙抢劫的苗头,把陈铭搞得焦头烂额。


“恳请警堂大人救饥民于水火之中,立即平粜。”农历十月初一的早上,俞家、吕姓、丁氏族正(清朝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等不及升堂,在幕僚的带领下,撞进了后院。


“警堂大人,灾荒年生,重典治乱。”大家翘首以盼陈县令当机立断,“擅自涨价的,一律法办!”


一县之主的陈铭是怎么想的呢?相较全国,浙江乃富庶之地。新昌大旱,米价腾贵,有老天的因素,更有商人的囤积居奇。族正的焦虑,幕僚的建议,也不无道理。


“不可!商贾之志在渔利。若骤平之,是拂其所欲。而转运不行,邑之人将有米珠之叹。”陈铭确实不是常人,《新昌县劝捐采买平粜碑记》(以下简称《碑记》)记下了他的回答。商人赚的就是价差,利润越高越好,就算遵从官令降价,现货卖完后,又丧失了贩粮的积极性,那时老百姓更买不到。怎么办呢?陈铭立即召集更多士绅捐款,募得白银3000余两。“当是时,市中米一石易钱四十。”新昌米价已经突破每石40两,杯水善款对粮荒来说无济于事。


“择其中殷实老成者,诣郡城巨商家,加息借贷,始得钱八千贯,以为资本……采买米麦……仍如所买之价售之。其中若水脚客费以及月利各项,即以绅士捐金列为赔垫。”《碑记》记下了陈铭的足智多谋。授命信得过的,赶赴绍兴贷得8000银两,马不停蹄赶到距新昌150千米左右的海宁长安、萧山义桥等粮食市场,水陆兼程、加急搬运,两三天时间就分批贩回,按买价售给平民。人力、交通等成本及8000两贷款利息在募集的3000两善款内列支,形成了“贷——买——贩——卖——还”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行之数月,城中一切食物接踵而至,其价亦不期而自平。”新昌人民口服心服,“是役也,微公之力不及此。”要不是陈公,不会解决得这样好的。


他还把解决宗族纠纷的判案经过写成《新昌鳌峰梁氏重修宗谱序》录入族谱代代传承,别具一格,全国独创。“亲亲之义,先於和族。聚族而讼,非所以尊祖而敬宗也”。警醒亲人莫为蝇头小利对簿公堂,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加上其它善行和智慧,乡民献《十政图》留下颂声未艾的口碑心史,彰显了綦江古人 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浙江秀水——独居上考霸六年


时赈务方殷,代匮难其人。陈铭的优秀表现,获得了上级“非百里才,姑移赤紧为乔迁地”(除有注明外,以下“”内皆引自清《綦江县志》编辑罗星撰写的《警堂陈太史墓表》)的首恳,又给他选了根硬骨头——“实繁难,历任亏累无算,诸才人瑟缩不愿往”的嘉兴府秀水县。


1813年,陈铭开开心心到了新地方大展才华。首先约法三章:衙役不得舞文弄法枉曲百姓,绅耆不得唆使诉讼趁机获利,百姓不得拖延赋役。然后风风火火处理积案,讼事“桑下平之”,将审判庭开到乡下,送进院坝,敝政一扫而空。


深受感动的浙江人以“水晶灯,霹雳手,侯实兼之世希有”来颂誉他理政明察秋毫、断案雷厉风行。还以“上宪称侯能,下民歌侯惠,经济能补天”等歌谣传唱其贤能。连续六年在嘉兴府辖七县中“独居上考”。抚、督再次“咸以为才,将以殊等相待”,提拔就在眼前。


翰林故里——三角徐家保安楼


正当仕途一片光明时,1818年夏,陈铭却激流勇退,“决然解组,以朝议大夫(从四品)职衔致仕。”


回綦时,“门下闻先生归,数十里张饮郊迎,先生把臂欢然……徒步入城……情话殷殷。”与旧生徒饮酒赋诗为乐。


《墓表》载陈铭系“綦江之北极厢人也。”2018年6月16日,笔者一行经文史爱好者胡辉引荐,探访三角徐家村大屋基,翻阅陈小红提供族谱中成文于咸丰六年(1856)的《敦笃堂序》“本朝定鼎,荣芳祖复四川过綦卜居永里横山大地坝,即今天神坛、保安楼、坟坝数处……幺祖讳铭……任秀水县知县……归来……置居城内北极厢,又续取祖业大地坝。因捡盖百世祖益富公坐宅……”等文证实,当地人口口相传的“陈翰林”即陈铭,其家族迁大地坝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代人。说明陈铭应是今三角徐家村人,只是在城内另有置业。


日前,笔者一行再到大地坝挖掘史实,踩上院坝里长9.5米、宽2.5米的石板官道,观察到镶嵌着的两块长1.6米、宽1.6米的落轿石,翰林余威隐隐感知。祖上数代都是陈家佃客的71岁胡朝学、85岁的李顺琴等告诉笔者,陈铭辞官回乡,即扩建祖宅。呈四合院布局,有围墙、戏楼、朝门,宅外有花园、练兵场等。后陆续拆除,现遗有一间作为宗祠,还有天井里一段因四向关节状榫卯砌筑的2米多高石墙,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密不透风。他们劳作时发现,基檐坎上的那块落轿石下面应是空洞,只是石头太重,没能挖开,不知道还隐藏有什么秘密。


胡朝学、李顺琴还亲眼看见堂屋大门正上方的阁楼上等距离挂着3块厚约10厘米,外拱成瓦片状的枫香木匾,分别上书单字约80厘米的“保安楼”烫金大字,其下还各正对一颗土碗大小的寿桃,祥瑞、平和。破“四旧”时,他们每家分得一块字匾,各做了一挑水桶,使用了几十年才散架。“这就是那挑烂水桶遗留下来的木板。”李顺琴老人指着插在墙缝中的残件说。


笔者后来查阅清《綦江县志》收录的陈铭诗篇《落成》,其中“半亩宫庭告落成,蜗居知可度余生”一句,佐证了《敦笃堂序》记载及两位老人口口相传的真实性。


胡朝学老人将我们带到保安楼左边50米远处,一条长超200米、宽约10米~50米不等的喇叭状小溪谷,讲了陈翰林住岩洞的故事:“陈铭听信堪舆师指点,在右边岩岍用夯土隔断外加石墙建了四间小屋避祸。又在河谷里顺溪砌筑两三米高的弧形隔水石墙先向左再向右引流,形成回水沱格局,谷口右侧还配修了两块大水田以壮风水,取名为仙桃谷。”


笔者一行站在小屋岩顶上五六米宽的平台上,眼随景动,风清气爽,真是一个集观景、修闲、娱乐为一体的好地方。还发现了内侧紧靠山体走势修建有一段高5米、厚60厘米厚的条石挡墙。胡朝学老人告诉我们:“这是陈铭营造的又一个修闲平台,脚下原本是没有积土的光石板。石墙一直蜿蜒到谷口,约有150米长,这些石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修水利工程时被拆除建水库去了。”


笔者认为,这或是陈铭纳凉避暑、饮酒吟诗作乐的地方。因清《綦江县志》陈铭另一篇《砚畬堂》中“堪嗤问舍与求田,最爱端溪石一拳。泼墨濡毫经种植,临池添润叩源泉”描述的景致恰与此相符。


绕道仙桃谷上方过河,有一座约10米长的三孔石桥,胡朝学老人介绍,该石桥也是陈铭时代的古桥。1995年涨大水冲垮,陈家后人陈先发带头,募集乡邻将桥板、桥磴原构件找回重砌。还利用保安楼撤除后废弃的原石柱帽等组合成高约一米的功德碑,上刻“保安平桥”四字,以传承善德。


离开时,两位老人又讲了一件神奇的轶事:“陈铭逝世后,为防盗墓,出殡时数棺同发,分别下葬乐兴金竹林、永兴天神坛等处。破四旧时,天神坛墓葬被打开,发现是糯米和石灰混粘的碗葬,但里面并无尸骨,内棺里的铜钱,装了两箩篼多。乐兴墓葬因多重巨石分隔,未毁到棺材就因有声望的陈家后人阻止而叫停。”返程途中,笔者一行在81岁的缪毓乾老人引路下,打探了天神坛陈铭墓葬遗址,证实了先前两位老人所言不虚。


作为当朝翰林,为什么会在仕途高峰时“仰天大笑辞官去?”为什么不选用一个寓意深刻的宅名来彰显文化底蕴而直白名“保安楼”呢?

两个问题看似无关,其实不然。结合清《綦江县志》载陈铭《归家即事》中“只有青山仍不改,村庄随处见桑麻”和《登古剑山》中“何如清净地,老我鬓毛斑”等进一步流露出他留恋安乐祥和的诗句,笔者意识到,嘉庆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经长达9年的白莲教农民起  义沉重打击,清王朝已开始走向衰落。官场漩涡中的陈铭,洞悉日趋动荡的时势变局,有所能却无法所为。回乡即是一种隐避,“保安楼”名称预示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来临。


作为受益于旧秩序的先知先觉者,陈铭只能一反古代文人雅嗜,用这种特殊的信号率先向普罗大众发出警示。结合岩洞石屋并非必须的坚固石挡墙,逝世时数棺齐发等事件,因担忧未来而狡兔三窟的心迹坦露无遗。


二访陈铭故里,感慨频起。在通惠河水系治理工程中,区水务局采纳了笔者一行的建议,以“翰林故里”景观承载了陈铭的历史人文故事——綦江自信,自古有之,夫复何求?


通讯员 杨友钱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3/30/content_4544668.htm


作者: sanyue    时间: 2022-3-30 11:30

作者: snqqug    时间: 2022-3-30 11:33
綦江还是有人才
作者: 浪子燕清    时间: 2022-3-30 11:59

作者: 家工装专职设计    时间: 2022-3-30 13:01
辛苦了。挖掘綦江历史文化很有意义和价值。,随时间流失这些历史信息越来越少了。
作者: 天下无魔    时间: 2022-3-30 13:14
綦江名人
作者: 晴风    时间: 2022-3-30 14:46

作者: cqcxcai618    时间: 2022-3-30 14:50
我的家乡 永安
作者: 再回米    时间: 2022-3-30 17:48
家工装专职设计 发表于 2022-03-30 13:01
辛苦了。挖掘綦江历史文化很有意义和价值。,随时间流失这些历史信息越来越少了。

需要更多线索更多参与
作者: 再回米    时间: 2022-3-30 18:04
cqcxcai618 发表于 2022-03-30 14:50
我的家乡 永安

这里吗

作者: kbcghf    时间: 2022-4-1 08:16
綦江历代人才辈出
作者: 义超    时间: 2022-4-1 08:54
      “在通惠河水系治理工程中,区水务局采纳了笔者一行的建议,以“翰林故里”景观承载了陈铭的历史人文故事——綦江自信,自古有之,夫复何求?”
      
       原来三角滨河道那个翰林故里广场是你们綦走团建议的呀,让滨河道上档升位了。

      
作者: 小意思    时间: 2022-4-1 08:56
其他的我不知道,但乐兴有他的坟墓这事绝对是真的,当地人称那个坟叫“官帽”,离金竹林有几百米远,并且当年盗墓的人被三角上来的当场抓住了。
作者: 136354500    时间: 2022-4-1 08:57
这个官员不一般,平价售粮出奇招,难得如此爱民又才思过人的好官
作者: cqcxcai618    时间: 2022-4-6 13:39
再回米 发表于 2022-03-30 18:04
这里吗

这是哪里不知道 反正保安楼离我们很近 小时候长期去河边耍
作者: 再回米    时间: 2022-4-7 19:00
小意思 发表于 2022-04-01 08:56
其他的我不知道,但乐兴有他的坟墓这事绝对是真的,当地人称那个坟叫“官帽”,离金竹林有几百米远,并且当年盗墓的人被三角上来的当场抓住了。

谢谢信息提供,哪天我们又去走一走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qj0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