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日,为执行蒋 介 石 “汉阳钢铁厂应择要迁移,并限三月底迁移完毕为要”的手令,国民政 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兵工署联合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以下简称钢迁会),负责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六河沟铁厂、上海炼钢厂的拆卸工作,以便迁渝建厂。
1938年5月,钢迁会选定在重庆大渡口建立钢铁厂,并计划在南桐开采煤矿,于 綦江开采铁矿。9月,100吨高炉破土动工。11月,20吨高炉开始建设,其他发电、炼钢、轧钢、耐火工程相继开工。1940年3月第三兵工厂(即上海炼钢厂)归并钢迁会。钢迁会成为“大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钢铁全部供应到重庆各兵工厂造枪制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钢迁会会徽
由于大渡口缺铁少煤,钢迁会所需铁矿石和煤焦都需从綦江及其支流运输。1939年9月钢迁会增设綦江水道管理筹备处自办运输。1940年3月,钢迁会南桐煤矿、綦江铁矿、綦江水道运输等3个管理处正式成立。綦江水道运输管理处办理綦江水运,专司运输綦江铁矿所产的矿砂及南桐煤矿所产的煤焦等,在导淮委员会修建的各闸坝分设管理处,沿江设立了3个装卸站、8个督运站和1个船厂,分别管理煤铁装运、造船、船只修缮等事宜。全盛时期,綦江水运处共有公船434只,商船中有綦江船380只、柳叶船263只,全处员工2000余人。
小火轮:机动船
船队过闸
钢迁会的原料接运,一是在蒲河接运南桐煤矿的煤焦,一是在赶水接运綦江铁矿的矿砂,必要时在盖石、綦江两处办理转运工作。如果遇到各处水闸年修,则临时在蒲河和綦江汇合处的三江街道囤存。綦江、蒲河各段河道滩浅流急,很多险要处不但上水时需要集中人力拉纤,下水时也需要集中人力用纤绳“放吊”下驶。綦江水道条件如此恶劣,钢迁会的运输船只曾多次失事。据《重钢志》记载:1940年綦江水道管理处木船失事,共沉船12只,损失铁矿砂131吨。《百年重钢史话》也有失事的记载:钢迁会的运输船只在被称为“万人坑”的老虎滩曾一日内沉没公船、商船21艘,损失铁矿砂数百吨。
虽然綦江水运航线凶险异常,但是在綦江水道管理处的精心组织下,1939年至1945年运到钢迁会厂部的原料累计达到了401691.623吨。一位钢铁专家说“如果说铁矿石是钢厂的粮食,那么物流是钢厂的生命线”。綦江水道是抗战时期钢迁会铁矿石和煤焦的主要物流通道,而钢迁会被誉为“奠定后方重工业基础”,是抗战大后方最重要的钢铁基地,可以说綦江水道是抗战大后方钢铁基地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的顺利运行不仅支持了钢迁会的钢铁生产,还为全国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
原标题:綦江水道:抗战大后方钢铁基地的生命线
来源: 老王谈近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