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二百多年, 綦江共56人考中乡试举人及以上功名,其中新盛街道的有8人,高居各街镇榜首。其“祖孙三代皆举人”、“兄弟同榜三进士”的文化流芳,更是川渝地区极度罕见的、未能复制的奇葩!
一、祖孙三代皆举人 彭学皆,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举人,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进士。仕职有“奉政大夫”,“同知衔”及“京师河间府南陂知县”。 彭士霖,彭学皆之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后到湖北任职。 彭元炳,彭学皆之长孙。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举人,后到陕西任知县。 原思里蕉花书屋,如今的新盛阳台村
彭氏一族三代居住在原綦江思里蕉花书屋,现基江新盛街道阳台村。清巜綦江县志》赞曰:“吾綦二百余年,叔侄弟兄之以科名起家者数姓,未有父子祖孙继起者。有之,自彭氏始”。据查证:放眼川渝,也是唯一! 二、兄弟进士三同榜
清代道光年间,綦江伍氏绍曾公之子,有伍辅祥、伍浚祥、伍奎祥同胞兄弟3人,在12个年头内相继考取进士。这在当时朝庭上下以及川黔一带,颇为引人注目,他们曾被赞誉为“古南(邑中)三凤”而传为盛事佳话。 伍辅祥(公元1810-1883年),字翰屏,经魁举人。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由工部郎中迁陕西道监察御史,奉旨巡视东城,又擢升史科给事中。他位列谏院期间,曾屡上奏折,吁请革除四川盐政积弊,归灶化解盐枭;勘划巴、黔疆界,消弭边境械斗纷争,参劾饬赃官污吏,清理庶狱,而卓有成效。并于清匪、防汛、治蝗、赈济事项,造福地方百姓,多有建树。为官京师多年,晚年先后主持泸州及綦江瀛山两地书院。著有《玉屏山堂文稿》、《玉屏诗钞》,文尚清真;书法近似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
其兄伍浚祥(公元1807-1877年),字琼甫。幼聪颖,年16即中举人;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考取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升贵州司员外郎,与弟同日引见,官至御史。著有《怀园诗草》。
三弟伍奎祥(公元1812-1862年),字七桥。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中举人;27岁时考取进士,即“分发山西,历署阳高、垣曲知县。为政清廉自厉,勤理民事。其秉公持正,惩恶扬善,尤为士民爱戴,颂遍三晋。”
清王朝为“崇祀乡贤”,嘉勉地方教育风化、表彰伍氏科第业绩,在綦江县城河东石佛岗的旌善亭与官厅之间,设置构筑了一座“兄弟进士”石牌坊,它巍然横跨在当年宽敞的通衢大道上。
来源:网易号—陌上花开缓缓行
原标题:重庆綦江:祖孙三代皆举人,兄弟进士三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