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1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型,赋予綦江农民版画更旺盛的生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09:4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作不一样的农民画。”

    走在重庆市綦江区,无论是从艺三十余载的“泥腿子”创作群体,还是年轻的85后传承者们,口中都时常念叨起“李毅力”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名言。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綦江土生土长的农民版画家李成芝至今难以忘怀:20世纪80年代初,民间绘画在各地蓬勃兴起,美术专业出身、时任綦江文化馆干部的李毅力等人,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的专家一道,在东溪、赶水等十来个乡镇办起农民版画创作班。短短两年,便培训了300余名农民版画创作者,为繁荣綦江农民版画积蓄了人才力量。如今,綦江已拥有上千名农民版画创作者,其中,骨干创作者100余人;成立6个创作团队及产业研发团队;一批优秀作品远赴重洋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綦江农民版画文创产品。綦江农民版画院供图

    为啥子是版画?

    “明清年间,綦江就有制作木版年画的传统,先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案,再纯手工拓印成作品”,别看如今说得头头是道,参加创作班前的李成芝,还是个与艺术“绝缘”的农村姑娘,“一边种地,一边‘舞刀子’,不是刻年画,而是每逢‘赶场天’到集镇上给人剪头发”。可巧,赶场赶上了创作班招生,李成芝从此撂下剪刀,拿起刻刀。

    “綦江农民版画在继承传统木雕技艺基础上,大量吸收巴渝民间石刻、布贴、挑花、刺绣、蜡染、剪纸等艺术特色,再结合现代审美加以提炼、升华,不断消化、探索、创造。”年近七旬的李毅力回过头来说,“作不一样的农民画,就是要发掘属于綦江的强烈生活味和鲜明地域性。”

    走进具有地标意义的綦江农民版画院,《苗家姑娘》《晨曲》等綦江农民版画初兴时的一批代表作静静陈列,大胆新奇的构图、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稚拙天真的艺术风格、原始而又现代的装饰意味,形成一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美感,越看越动人。

    与传统木刻版画不同,綦江农民版画以一版多色的粉印版画为主。究其缘由,有人说是粉印版画比较经济,同时降低了版画技术难度易于普及;也有人说,在性格热辣耿直的巴渝人民看来,一版单色有些偏“素”了——“淡抹”不得行,“浓妆”才对头!

    玩笑归玩笑。除了艺术形式,綦江农民版画的表现主题也充满“巴渝味道”。“赶场、秋收,养鸡、斗牛,挽线、纳凉,山歌、吹打……数不尽的灵感就像潮水一样涌进脑壳,画不尽身边俯拾皆是的乡土生活。”李成芝说道。

    转型,赋予綦江农民版画更旺盛的生命力。

    21世纪初,一批民间农民版画家在坚持“原始感”的同时,开始尝试“大主题”“大场景”创作,李成芝便先后完成了《民间十大节日》《家乡的歌》等组画。从过去呈现个体亲历的乡土生活片段,到有意识地从更宏观的视角对巴渝地区特色农耕文化加以归纳、总结、再现,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近些年,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展。

    徜徉于綦江农民版画院精品陈列室,一些“领异标新”的“枝头春红”引人瞩目:孟传平《荷》,黑白色调、质朴典雅,一改人们对于农民画“大红大绿”的传统印象,而内容又是巴渝农村常见之景,源于乡土,高于生活;桂焕勇《远古的巴人》,将创作主题延伸至民间文化的渊薮;一旁,黄袁媛《天长地久》更是“野心十足”,作品原型基于当地考古发现的“綦江龙”化石,雕刻的时光尺度已逾亿万年。

    “过去表现农村丰收题材,可能画一位孃孃挑着竹筐沿街叫卖脆李,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这样的场景就得变成孃孃在手机前直播带货了。”山东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刘燕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她关注、研究现代民间绘画多年,曾多次到綦江实地调研,“随着时代发展,綦江农民版画创作需要不断聚焦新生活、新风尚,在扎根民间艺术沃土的基础上,真正体现时代变迁和当代精神。”

    不仅是綦江农民版画,在刘燕看来,现代民间绘画既要避免题材守旧、过度重复过去的生活场景,也不能失去自身特色、变成“无根之木”,“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澎湃的内生动力。”

    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年轻的受众呼唤新作品,年轻化的创作者恰好回应了新需求。去年,新任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的80后河北姑娘刘月。

    “上学时,我就多次跟随老师到綦江写生,对农民版画有很深的感情和共鸣”,研究生毕业后,刘月毅然决定扎根綦江,从基层干起,“面向全区21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04所中小学开展农民版画普及推广,每年培训的中小学生就有数万人次”。为了支持刘月的事业,她的丈夫也选择从重庆主城区来到綦江工作、定居,因版画结缘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多年来,在许多“刘月”的努力下,綦江农民版画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綦江区小学、初中、高中均开设了版画课,每年辅导创作版画作品3万余件。以农民版画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每年惠及市民10余万人次。如今,走在綦江街头,广告招贴、施工围挡,处处可见农民版画元素;走进路边店铺,聊起农民版画的技艺和历史,男女老少大都略知一二,一刻一拓间的乡愁,已流淌进綦江人的血脉……

    说来很巧,李成芝和爱人当年也是因农民版画创作班而相识、相守。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在綦江文化馆工作,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一边从事农民版画创作、创新,一边参与打造东溪版画艺术街。

    綦江蜿蜒流过的东溪古镇,一座座版画创作基地、体验馆等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6年前,正在东溪书院街小学读五年级的邓巧灵,在学校版画社里第一次接触到农民版画,“刻画、上色、拓印的快乐,让我十分着迷。”后来,到綦江城区上中学的她,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东溪,在版画馆里重温美好,“许多城里的老师来这里传授技艺,镇上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我还带同学们来体验过版画制作,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不仅是东溪古镇,还有古剑山版画艺术村、上厂村农民画室……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在綦江愈发靓丽。

    看着女儿在东溪老街传承技艺,看着“邓巧灵”们一刻一拓间陶醉其中,李成芝仿佛遇到了30多年前的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3-8-29 09:4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11-23 15:58 , Processed in 0.08520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