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场一角
登瀛场至白云观的“登白公路”
白云村便民服务中心
公路上的指示牌
国家地质公园游客接待中心至白云观的公路
白云场老街
老瀛山位于綦江区东部,山势由东向西,东高西低,山脉绵延70多公里,最高峰海拔1354米。老瀛山上的白云观位于海拔1185米的险峻山峰上。白云观山峰下的白云场,是老瀛山上的一个小乡场,但白云场建于何年却是一个谜。11月5日,记者驱车来到白云场,希望找到白云场的建场历史。
因白云观而得名
因为老瀛山旅游公路的竣工通车,今年以来,到这里观景的人陡然增多,沉寂多年的白云场又开始热闹起来。
白云场位于綦江著名旅游景点白云观山峰下。白云场因白云道观而得名,从街上目前保存着的老建筑看,这里应该是綦江的一个老乡场,至于老到什么程度,始建于何年月,记者寻找了綦江许多现有的文史资料也没有找到答案。文史资料上记载的大都是山峰之上白云道观的历史和风光旖旎的瀛山景观,并没有白云场的相关记载。
不过,记者在《神奇石角》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瀛山县,系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属南平州,隶剑南道。所辖瀛山周围一百余里。瀛山县治所——瀛山坪,位于马脑山石轿子脚半山平地,新中国成立前的瀛坪场,乡公所和中心小学也设在这里。唐时瀛山周围多系僚人居住开垦。官府为制服僚人,故设置了瀛山县,但时间不长,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便废掉。”
从地理位置看,这段文字记录的并不是现在的白云场。不过,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老瀛山虽说奇峰险峻,但很早以前便有人居住,而且还有行政区划。
探寻白云场历史 白云场依山而建,以公路为街道,共有两条街道。
主街,便是当地人说的老街,呈弧形状,和众多的老乡场一样,两旁的房屋建筑参差不齐,现代建筑与老旧的木屋交织在一起。街上的居民多数是以居为主兼经商。目前到白云场的公路有3条,一条是从石角镇上来的“石白公路”,一条是从登瀛场上来的“登白公路”,一条是新建的由三角镇红岩坪国家地质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开往白云观的旅游公路。3条公路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在白云场上,站在街上就能看见高耸入云的白云观山峰。
老街从石角镇公路方向开始,向白云观山峰下延伸。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是一座横跨街道的水渠石拱桥,拱桥两边刻有“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诗句,此桥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白云老街长不过30米,但宾馆、商店、邮局、医务室等齐全,白云村便民服务中心也建在场上。
主街上的几棵老树枝繁叶茂,在参差不齐的房屋中显得特有灵气。主街一边靠白云观山峰,一边临土坎下的“登白公路”。从国家地质公园接待中心过来的公路在这里与“登白公路”交汇,公路旁边是千秋村便民服务中心。
当地人告诉记者,白云场逢一、四、七赶场。赶场天,附近村民都会来这里交易农副产品,当天下午记者还看见街上有几个卖菜的村民。白云场虽说不似从前那样繁荣,但街上的餐馆和住宿仍然生意兴隆。“瀛山人家”宾馆的老板介绍,他家生意一直挺不错,特别是今年夏天,十几个房间基本上是住满的,因为有不少来白云道观观景的游客,中午就餐的客人也多。
记者行走在街上,向村民打听白云场的建场时间,今年75岁的刘直郭说:“有了白云道观以后就有了这个场,听老一辈讲,以前的白云道观香火旺盛,香客来往频繁。香客来了就要有吃喝住宿的地方,有了需求就有了买卖,时间长了这里就形成了场镇。”如果真如刘大爷所说,“有了白云道观就有了白云场”,那么,这白云场的历史就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了。
明嘉靖年间建道观 为什么说,白云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呢?
綦江现有的文史资料中,对白云观历史多有记载,这里摘录一段《神奇石角》书上的文字:“据清道光《綦江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洪都道士杨常符(号福庵,江西新淦县人,偕徒选胜潜修,遍游天下名山)云游来綦,行至老瀛山西南角,见形胜符师授图,欣然而止,第峭壁悬岩,径途绝险,乃引徒穿溪越岭,斩棘诛茅,经营丹室,时拓基之工役不络,而穿径之金牛自至,峻岭之石脉乏泉,而应祷之甘泉随涌。呜呼!牛耶,井耶,岂人力之所能至耶,爰建白云观。掘基时得石砚一块,上刻‘白云’二字,故观以此名。”
书上还记载:“白云观建成后,屡经培植,宅幽而势险,长松拂地,修竹千霄,岩木毵毵然环绕三面,白云深处,粉壁朱椽,秀雅可观。杨常符在此修道多年,成为黄冠之祖。继后,河南府尹王白云(号太贞,楚人)因中年解组,托迹黄冠来白云观修炼。杨太明(号蠢钝子,人称蠢钝大师)也来白云观修仙学道,又掘一砚,仍有‘白云’二字,于是名声远播。”
白云观殿宇南北走向,分上、中、下排列,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建上殿,清代陆续修建中、下殿,民国初增补厢房、山门,前后由多代道长历经300余年的苦心经营,才形成了一座规模宏伟的殿宇。“常年香火旺盛,铁钟、皮鼓声宏,十里相闻。”
白云观山门题匾刻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白云观为綦江名胜,昔日,文人墨客登临,多有题咏。
白云道观位于老瀛山东南角,海拔1150米的险峻孤峰上。白云观奇峰雄峙,峭壁千仞,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从山下拾级而上,就能观赏到如诗如画的自然奇观和精妙绝伦的人文景观。“寒谷回春”是明万历年间刻下的;“白云深处”的勒石时间是“嘉庆二年丙子冬”,字刻银勾,苍劲有力。山中和山后石笋参天,千奇百怪,景观奇特。
由此推断,白云场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由三角镇“国家地质公园接待中心”至白云观的公路建成通车后,綦江城区就有3条公路可以到达白云观了。这3条公路也为景区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地质公园接待中心”至白云观的旅游公路,将地质公园恐龙足迹化石群和白云观景点连成了一个整体。
参观了恐龙足迹化石群后,游人便可驾车在老瀛山中穿行,体验6.7公里穿越丹霞地貌的美妙。峰峦叠嶂,蜿蜒曲折,林海浩瀚,古树参天,丹霞地貌奇观美不胜收。然后来到白云场,再登顶丹霞地貌奇峰,登山过程中就能观赏到老瀛山四亿年前形成的中生代侏罗纪过渡地层奇观,四亿年前的海水在山壁上形成的海陆更替线清晰可见。登上山巅,穿过道观殿宇领略道教文化奥秘和自然人文景观。
在白云观参观后,便可从“登白公路”下山。资料显示:老瀛山山势由东向西,山脉绵延70多公里。老瀛山由“爪”字形的三支山脉组成,交汇于马脑山主峰,三支山脉分别指向北、西北和西,从而形成两条很深的沟壑。“登白公路”就建在老瀛山“爪”字形的一支山脉上,在“登白公路”上,便可望见对面起伏的山峰,老瀛山山势起伏就像一条巨型恐龙。
赢得重庆"红色处地"美誉的老瀛山,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形成于两亿年前,形态奇特的红褐色孤峰、峰丛、石林景观,千奇百怪。丹霞奇观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著称于世。如果是下午,阳光照耀在对面起伏的山峦上,裸露的丹霞悬崖绝壁会更加殷红灿烂;到了黄昏,天色与山色融为一体,仿若人间仙境。
行文至此,记者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现有的白云场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一个旅游特色小镇,成为到白云观景区领略道教文化、探秘丹霞奇观旅游、体验穿越老瀛山丹霞地貌景观的起点,或者是将其作为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来精心打造,是不是更能有效地将老瀛山各旅游景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乡村振兴赋能呢?
文图/记者 张学成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1/11/content_4556204.htm 原标题:寻找白云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