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河边的百字石书,历经870年的风雨已模糊不清
赶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渝黔交界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距离重庆106公里,距离綦江城区60公里。场镇上有四座桥而被称为桥城,国道、省道、县道、高速交错,川黔、渝黔铁路贯穿全境,一个小城镇有高铁站、火车站还有一个货运北站,区域位置的独特性注定使赶水是个引人曙目的地方。
赶水镇古有水陆交通,今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其历史底蕴更是相当的浑厚。綦江河下游两百米处一块巨石上,刻上密密麻麻的书体。以前不知道书体的来历,还以为是几个短命鬼手痒痒随便乱刻的字体,后经查阅资料得知是宋代文人所刻,字面的意思不是很深刻,但也能体现出赶水镇其不平凡的历史。
本人文化不高,对文字的描述不太清楚,不过也是很庆幸字体是古代刻上去的,要是放到现代,哪个短命鬼刻上去可能被当破坏环境处理掉。这一处叫书字石,因所刻文字数量为百来个也叫百字石,是宋朝绍兴17年(1147)所题刻,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小有名气的文人李绍隆所刻。
历经800多年的自然风化,字迹除少部分有点模糊,大部分都依稀可见,足见匠工的工艺有多么的精湛。百字石上的文字由宋代流落于川南一带的朝中文人李绍隆所题,文献记载只提到李绍隆的题字,并没有提到匠工的任何信息,感觉对匠工感到不平。就因为李绍隆多读几年书就把所有的功绩记在文人身上,若知道后是这么不近人情,匠工能起死回生的话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刻上匠工自己的名字。
百字石上所刻字:宋南平军石刻,少城许自得深之政暇,邀樊南李延昌绍隆,东里冯怀逊顺夫,左绵张询彦周,昭德晁公退子愈,乌延王损伯和,潼川李定民唐乡,郑圃宋延嗣永叙,夷门吴椿大年,济南崔旭光,西河里佺全道,以绍兴十七年七月十有四日泛舟同游,绍隆题,凡百字,查许自得成都人,正和进士,张询锦州人建炎二年进士,蒲瑮湄洲人进士,余九人无考。
南宋年间,朝廷派大将熊本率领大军南下,平定南疆,为保障南疆民安,还在夜郎溪边设置南平军衙。李绍隆路过此地,并邀约众多好友前来赶水游玩,此时正值熊本南平归来,高兴之余写上几个字,然后将字体刻在夜郎溪岸边的巨石上。从文字看得出来这些文字跟南平征战归来一丁点的干系都没有,只是一帮无所事事的文人随便写几个字,然后几个酸文人凑钱找工匠来刻字。
字是宋代所刻,时间的沉淀下已经成为市级文物保护,800多年前几个游山玩水的闲散文人随便写几个字,聘请匠师在河边的石头上刻上几个字,这就成为市级文物保护点,还真没理说。不知现在有点文化的人在河边的石头上刻上几个字,多年之后也能否成为古文物。
文献记载李绍隆题字是为庆祝南平将士归来而随性所写,从文字的描述上来讲几乎跟南平归来将士和设置南平军衙无关,而是描述一番这活闲散文人的游山玩水,就好比如现在年轻人在某个石块上刻上某某人到此一游而已。或许吧,作古的就是文物,也得亏是个文人写字,要是音乐家,会不会写出一首美妙的音律来歌颂赶水而流传至多年以后。
綦江河古时称夜郎溪,夜郎就是国王的无知才有夜郎自大这句名词的夜郎,至于何时改名綦江河已经无法考究,个人认为夜郎溪或者夜郎河听起来更有历史感。赶水镇的取名源于綦江河,赶在方言中就是急的意思,綦江河的水流很急,当地人说水流很赶,古人原本想取名水赶,有一位不争气的秀才认为水赶叫起来不顺口,就把水赶倒置过来说成赶水,赶水镇就此而得名,不知这样能否说得过去。赶水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山清水秀历史文物众多,但又很低调,低调到很多人都不知道赶水这个渝黔交界的商贸集镇,有时间何不来此地走走,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来源:黄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