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区中峰老街,川黔古驿站为数不多、保存较完整的明清老街
中峰镇,位于綦江区西北部,距离城区44公里,距离主城区110公里,是川盐古驿站上的重要据点,古驿站指的是中锋老街,距离现在的中峰镇还有差不多1千米。中锋老街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盛于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因修建312省道,出行方式的转变,场镇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公路边,老街就逐步冷清。
中锋老街是原中峰公社、中峰乡的场镇驻地,原来的乡公所、银行、粮站都设在中锋老街。清朝至民国年间,四川、云南、贵州的盐商、茶商来往于云贵州大部分都经过这里。最繁荣时期商贾云集,来往人员众多,成为川盐古道上重要的商人休站点,更是川黔两地重要的集贸地。
中峰老街最鼎盛时期是解放初期,赶场天人挤人,摆摊都要摆到入场口的田坎上。赶场的不仅有当地的村民,还有来自江津、习水等地的商贩,街头到街尾几乎都是赶场的村民。80年代乡公所搬到清溪河边,紧接着小学、银行、邮政等都搬到清溪河边的新街上,老街就没有以往的繁荣。
中峰老街全长200多米,民房沿街相对而建,民房多为木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式房顶,青瓦片顶面。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街头街尾中间高,以这样的修建方式利于排水。穿斗式结构建筑,多用于民居或者较小的建筑物,其最大的特点是空间大,在材料和用工上相对节俭,主要的还是牢固。川黔两地交界的多数老建筑都有相同的特点,皆因为两地民间文化习俗相近。
青石板路面,古朴的民宅,脱于世俗的幽静,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没有快节奏的生活起居,来此地游走一番,仿佛带你走进另一个世界。大多数的居民都搬到新街去,留下的是这条退去繁华的老街。说它破败不其然,它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用最和祥的容态过着自己宁静的生活。
綦江境内的老街去过不少,永新的凳子坝老街和紫荆老街,东溪、盖石、乐兴,每条老街都有它的历史底蕴,都有它独特的构造特点,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它不仅限于居住上,在观赏性、艺术性还有研究民俗风情上都有重要意义。也许咱们的文学常识不够深,对它的描述过于肤浅,但对于它的内在美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中峰老街原名叫大鹏山,后改名三回乡,最后改名中峰寺。中峰寺始建于明朝弘治18年(150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峰寺依山而建,由白石条砌成,房屋结构精致、气势恢宏,大门两旁石壁上人物浮雕栩栩如生,微妙微翘。步入大门有戏楼,戏楼是中峰寺同时期修建,但历经岁月洗礼已坍塌多次,现在看到的是之后修复过的。
中峰老街是川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更是川盐古驿站为数不多的遗珠,历史上的繁荣,现如今的冷清,每一个时段的进程都能在老街的每栋建筑物上看到。中峰老街原生态面貌,古朴的民风建筑,神秘而幽静的街景亦成为游客们前来打卡胜地,更有画家来此地写生、摄影爱好者拍照的地方。中峰老街保存得如此的完整,老房子历经百年仍保持着其应有的淳朴,2006年已列入綦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看华夏之文明,游尽綦江之美景,中峰老街是一处未开发的净土,没有被商业开发,难得的是免费游玩。公共交通出行可在枣园乘坐506路公交车,终点站即到中峰,步行至老街要10分钟左右,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来源:黄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