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楼
顶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 22:27:58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三、綦江是条抗日河
1937年,国民ZF西迁重庆,29兵工厂随之迁来,兵工厂在生产上所需要的煤炭、铁矿等原材料,都要靠綦江沿岸各县供应,这就必须开发整治綦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綦江两岸百姓充当民工积极参加“导淮”,很快完成第一期五座船闸建设的施工任务。陈果夫分别命名五座船闸为大智、大仁、大勇、大信、大严。此后又对綦江开展了以“渠化”为主的第二期工程。在綦江上又将修建石溪口、滑
石子、剪刀峡、桥溪口、车滩、五岔六个船闸。这些船闸大坝建成后可使30吨的船只和汽轮通航。江津境内的桥溪口、车滩、五岔三个船闸坝,将是綦江上最长的重力式船闸坝。坝长分别约为98米、145米、160米。
此正值全国抗日高潮,为同仇敌忾,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志气,国民ZF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著名爱国将军、“丘八诗人”冯玉祥亲自题写一首“丘八诗”——
中华常胜利,民族庆复兴。
道德本忠义,公理在和平。
为崇尚前方抗日将士的英勇,时人遂以诗的各句前冠以“大”字后,作船闸大坝命名。綦江县境内的石溪口闸名“大中”,滑石子闸名“大华”,剪刀峡名“大常”;江津县境内的桥溪口闸名“大胜”,车滩闸名“大利”,五岔闸名“大民”……
当时,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叫鸡公槽,在笋溪汇入綦江的洋满嘴下游。茂密的修竹和苍劲的黄葛将河段及周边山沟掩蔽得严严实实,外人难以探视其中。这是兵工署一厂,厂长陈鉴,有军工一千一百多人,密造武器弹药,运往抗日战场。綦江人素有反抗和斗争精神。清代张登华为防黔匪沿江入津,在仁沱至广兴江段扎竹为筏,密设河营。又在奔溪口河营大败石达开入川残部“长毛贼”。廖氏家族设局大造“牛儿大炮”(土炮),在綦江沿岸水隘山关修城筑寨,居高布阵,这土炮杀伤力很大。至今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外的两门大炮均系江津造,抗战时廖氏还为前方战场制造地L。綦江是条抗日河,浪花唱出抗战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