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惠耳助听器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綦江惠耳可查) 在各种听力损失中,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因为各个频率间听阈相差较大,给听力干预和助听器调试带来了困难,而这其中,存在高频耳蜗死区的听力更甚。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高频耳蜗死区的听力学干预。
案例分享基本信息陈XX,女,9岁,云南昆明人,从小耳朵不好,否认中耳炎史,否认遗传史。一年前在某医院选配某品牌助听器一对,反应效果不好,戴上后声音听得到,但是听不清,遂来我听力中心就诊。听力学检查裸耳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结果:左耳:58.3dB HL;右耳:60dB HL原助听器助听后评估:
助听后评估:左耳:>46.7dB HL;右耳:45dB HL听力学干预看到女孩的听力图,怀疑有耳蜗死区,因此加做TEN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双耳确实存在高频耳蜗死区,针对这样的听力损失情况,推荐具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经过真耳分析调试戴上助听器后,声场评估结果如下,双耳各频率点均在“言语香蕉图”内。
女孩自述清晰度比原助听器有明显提高,原助听器听不到的高频音(如:鸟叫声、知了叫声等)现都能清楚听到。讨论分析耳蜗死区(cochlear dead regions)是指耳蜗中内毛细胞和/或听觉神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区域。因此,在这些区域基底膜振动产生的信息不能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简而言之,耳蜗死区是指耳蜗内毛细胞和/或听觉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区域。 有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安静环境还是嘈杂环境中,存在耳蜗死区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比无耳蜗死区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低,即耳蜗死区会影响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比无耳蜗死区的患者更无法分辨。 对于高频耳蜗死区患者调试,除了降低不必要的高频增益外,还可以使用移频功能,但是移频处理时选择正确的移频起始频率很重要,当起始频率过低时,本该放大的声音被移频,结果是高频区信息“移频”过多,失真更多,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和学习这些被“移频”的信息;而当边缘频率过高时,应该被“移频”的信息没有被移频而且移频后的部分声音还是落在耳蜗死区区域,患者丧失部分对言语清晰度至关重要的高频信息,言语可听度提高有限。 对于低频耳蜗死区的患者来说,应该避免低频的过度放大,适当地减少低频的增益反而能够提高患者的清晰度,即便助听器低频增益过大,对患者的清晰度不会有明显提升,反而向上掩蔽降低言语识别率。因此调试助听器时应该避开患者的死区频率,在该频率上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增益。 对于低频中重度听力损失,中高频极重度听力损失且伴有耳蜗死区的患者,助听器的补偿效果有限,且无法通过移频和原声放大达到补偿要求,可植入保留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通过声电联合刺激的方式,让患者获得足够的清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