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19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赶水东溪一带僚汉融合的此消彼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8-31 08:56: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赶水东溪一带僚汉融合的此消彼长

赶水藻渡河沿线风光    记者 付毅 摄


东溪古镇太平桥一带今貌    通讯员 朱兴宇 摄


8月5日起,《綦江日报》4版《綦走发现》栏目连续四期对东溪㑿崖头(儿)和赶水洋渡河、藻渡河的僚人往事进行了深度解读。本期,笔者一行继续围绕㑿崖头(儿)附近的赶水、东溪一带,钩沉史籍,搜罗遗存,以供读者参考。


【千年僚迹,留存至今】


据考证,綦江南部留下了大量的僚人活动痕迹。2018年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綦江僚人文化遗址群”就有20处,其中㑿崖头(儿)周边3公里范围内就有藻渡河南平僚遗址、铜佛坝南平军遗址进入该名单。


虽然东溪㑿崖头(儿)与永城得胜山并不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但并不影响它们跻身南宋官方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之《南平军》章节仅列的63处景物之二,由此可窥其当时盛名并不在上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下。


另距㑿崖头(儿)不到5公里远的东溪古镇太平桥古渡口,至今仍屹立着4块均高2.4米、宽1.2米的“南平僚碑”,2005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刚发现时,其中第二块石碑上还依稀可辨“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字样。经泰国95岁高龄的历史学泰斗巴塞·纳那空教授详细考辨,有块碑上残留字符与古泰文(僚文)高度雷同。


经笔者一行考证,赶水洋渡河也是因“佯僙”僚人聚居而得名。2006年,洋渡河流域的赶水镇麻柳村一组李庆生家旁边的竹林里也发现了一块高0.9米、宽0.5米,带有遮檐的古碑(现收藏于綦江博物馆),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古文字泰斗张文教授长达13个月的研究,碑中可识别108个字符,并且极有可能是一种古僚文。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又在距李庆生家500米左右的石滩上发现了一组以“人头虎身”为中心的马、蛇、鸟、麒麟、日月和与宋代服饰类似的戴冠人像等图案组成的岩画,经专家结合僚人的图腾崇拜论证,这壁岩画疑似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僚人所作。


而东溪、赶水一带是綦江历史上属于开发最早的重要区域之一,在繁盛的人类活动“破坏”之下,仍有“僚迹”幸存于世,有的还录入宋代文献,是綦江其它地区僚人遗址无以项背的。足以证明距今约1000~2000年前,这一带应该是渝南黔北地区僚人活动最重要的中心区域,不愧于“南平僚第一镇”的名号。


【“改土归流”,唐宋接力】


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在今綦江、南川、桐梓交界区域设置溱州,辖荣懿、扶欢二县,对南平僚予以羁縻伊始,中原汉人不断内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风尚。


清《綦江县志》载,赶水镇街后悬崖上有疑似唐代诗人李白题写的“夜郎溪”三个大字。“其刻甚古,传者以为李白亲题……旧为黄葛树根须垂几遍,嘉庆六七年(1801、1802),邑汛李楫着人剪去之。笔势飞动,俨然谪仙手迹,惟小字不可辨,摹搨颇难,舟行者咸快睹之。”经考证,李白虽流放夜郎,但行至三峡时,即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申救得免,“其实白并未到夜郎也”。但为什么这里又留下有他的疑似手迹呢?笔者一行推测,也许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满腹冤屈无处申时愤书“夜郎溪”三字及题跋小字若干解压,或被赦免时高兴之余大书狂欢,由时人带至赶水一带,镌刻溪畔,引导当地土著开眼看盛唐。


因此僚人中的先知先觉者,自觉与汉人融合,如习汉话,用汉名,种桑养蚕等,编入户口,向中央政权交纳税赋,被称为“熟僚”。反之为“生僚”的,家族抱团,各占山岭,成为酋部,劫掠汉户,众酋共主,抱团抗衡,俨然独立王国,成为西南腹地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生活在渝南黔北一带的僚人,沿河浅丘、半山多为熟僚,以上多为生僚。但个别熟僚豪强又与生僚勾结,反复无常。


据《宋史·孙构列传》《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仁宗末年间,在今扶欢一带的熟僚梁承秀、李光吉、王兖反叛,“导生僚入寇”,以同宗族谊哄骗生僚为非作歹,甚至还把巴县一带的汉人虏来为奴。巡检李宗敏等因此战死。夔州路转运判官张诜请命宋廷,选孙构带兵讨伐。孙构火速派遣渝州豪强杜安行招募1000兵士突袭,并亲自率领官军及黔中兵击其后路,先斩梁承秀,接着火攻李光吉、王兖两部老巢,在黑崖岭迫使李光吉跳崖而死,王兖自缚投降。渝南黔北地区僚乱暂且得以平息。孙构也因功升任京官——直昭文馆。


但好景不长,南平僚首领木斗再次叛乱。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朝廷派熊本率军一路南攻,进驻铜佛坝(今川黔铁路赶水客站),反叛僚人基本降服。朝廷在铜佛坝设置的南平军(辖境相当于今綦江、南川、遵义北部等地)得以有效运转,在直接委派官员的治理下,僚人生产生活习俗加速汉化。


可以说,孙构和熊本相继功勋下的“南平军”,这为渝南黔北地区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提前500年就开展的第一次成功试验。


【宾佐纷至,僚风渐去】


特别是1127年“靖康之耻”,宋廷被迫南迁,中原先进地区大量文人墨客“避世以违害”,纷纷南逃江南,投亲靠友。比如,宋仁宗赐“六朝尚书府,九世进士堂”的晁氏昭德房的晁公武与晁公溯、晁公荣、晁公适、晁公退兄弟,就流落涪陵,投奔时任郡守的姑父孙仁宅。赶水、东溪一带作为南平军治所所在地,自然也成了部分落难豪族、落魄知识分子的选择。比如晁氏兄弟中的晁公退就辗转南平军,与李绍隆等11人一起在距今875年前的南宋“百字石”上留下名讳,现仍“宛然如故”。


清《綦江县志》云:(南平)军治在今赶水对岸(今川黔铁路赶水客站一带)……当时颇多石刻,宾佐之盛,号剧治焉。除前文介绍的“百字石”外,清《綦江县志》还收录有南宋嘉定辛未(1211年)、嘉熙十年(1246年)两处“宋夜郎溪古刻”,又涉及至少15名官员或文人墨客,如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巴川知县,河北怀安人蹇似之等。经笔者比对《钦定四库全书·建炎杂记》收录的《李季章所知多佳士》原文,可知广汉人何德固是隆庆府(辖今四川省剑阁县、梓潼县及江油市东北部等地)通判。特别是其中“观二刘题字,顾谓客曰:夷叔(即南平军教授刘望之)乐而疑之,子翚乐而忘之”一句,说明福建崇安人,朱熹的老师,宋代理学家刘子翚亦曾来此在河边巨石上留有题刻。


结合清《綦江县志》卷十二《水调歌头·夜郎溪春泛》一诗后附录的“夜郎溪石上刻云:宋颜师贤庚寅(1170年)四月十五日偕陈光季寿伯仲,载酒泛舟,亲寻观堂先生旧题。追想前游已十五年(1155年),先生去而我等再至,因大书先生水调词于壁,以为异域之光”,亦可证明刘望之(号观堂)曾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前在此河边巨石上留有题刻,15年后颜师贤、陈光季、陈光寿兄弟等3人再来寻游,为纪念刘望之,还将这首《水调歌头·夜郎溪春泛》镌刻在旁边。


清《四川綦江县续志》卷一《古迹·南平军石刻》记载了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赶水河边因岩石上泥土垮崩,显露出一块摩崖石碑,上刻“自有天地,即有此岩,虽观堂(即刘望之)探奇,地犹爱宝。独吾徒拾得之。溪风为我约尘,勿使知。岁丁卯上巳(1147年三月初三)刘光、黄仲震、王其章、郑鉴”共41字。“寥寥数语,简淡多姿。书法亦饶意态,殊足多也。”


虽然石刻记载4人目前无考,但“南平石刻亦众”,他们“犹复凄怆伤怀,恋恋于后世功名若此”,与刘望之一样,亦只是“诚传人也”。再次说明,唐宋时期,中原文明已经深入渝南黔北地区,汉僚融合,大势所趋。


文/杨友钱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8/31/content_4552281.htm


7楼

发表于 2022-9-1 12:11:0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六零后 发表于 2022-09-01 08:52
这才晓得赶水也有如此这般久远的人文历史,小时候走人户,有时会看到大石头上刻有文字,原来是古人刻的

那是修仙的刻的,参悟了可以渡劫飞升
6楼

2

发表于 2022-9-1 08:52:2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这才晓得赶水也有如此这般久远的人文历史,小时候走人户,有时会看到大石头上刻有文字,原来是古人刻的
5楼

发表于 2022-9-1 01:37:2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研究古人文化还不如研究研究现在都社会形态,看看还有没有文化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2-8-31 22:23:34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文字太长了...没时间看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2-8-31 21:33:0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2-8-31 09: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8:58: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新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11-24 16:13 , Processed in 0.0982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