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家商户入驻都签署《知识产权承诺书》,每季度随机抽检商品,大屏滚动播放鉴别指南,这种看得见的法治保障让我们经营更安心。”近日,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回访某商场时,商户王老板指着法治宣传栏感慨。这番场景的背后,是一场横跨8省的品牌卫浴打假行动。
“花高价买的品牌花洒,用了半年就漏水!”2021年9月,消费者李女士向綦江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其高价购买的某品牌花洒使用半年即出现漏水,经品牌方鉴定,该产品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市场监管部门随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由此一场假货风暴浮出水面。
“正品卖1398元的花洒,我这只要300元。”在广东开平某民房二楼,何某指着成堆的金属配件,向分销商展示“致富经”:从五金市场采购廉价龙头、软管,用激光打标机刻上“FAENZA”“HUIDA”商标,套上仿制包装盒,三无产品摇身变成“法恩莎”“惠达”高端卫浴。
这个20平方米的“车间”藏着暴利密码——每套成本不足100元的产品,以300-500元批发给各地经销商,最终以正品价格流入市场。4年间,何某的微信转账记录里滚动着132万元的交易额,直到重庆市綦江区的一家卫浴店被消费者投诉,链条才开始断裂。
“进货价还不到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这不正常!”2021年公安机关对销售商鲁某立案后,綦江区检察院提前介入,承办检察官吴天华在审查鲁某时敏锐捕捉到异常数据。通过对7万条微信聊天记录展开调查,吴天华发现端倪:“不要发票”“换新包装”等暗语频现,同时鲁某仓库里的23张物流单显示货物从广东一民房发出,而银行流水里,何某账户每月固定收款超5万元,种种证据皆证实着鲁某等人的犯罪事实。
另一边,在审讯室里,分销商之一的缴某却坚称对假货“不知情”,称自己不知如何辨别真假。然而,检察官随即拿出缴某的卫浴从业资格证、参加品牌培训的记录以及正品检测报告签字文件,质问道:“作为有十年经验的经销商,多次验收过正品货,却对这批无质检报告、无正规发票的货物照单全收,这符合常理吗?”
同时还出示他与何某的对话记录——“老客户问你是不是正品,你就说是工程尾货”,面对无可争议的事实,缴某最终低头:“你们怎么连三年前的聊天都找到了?”
2024年6月,针对既生产又销售假冒注册商品的行为,綦江区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何某提起公诉,对其他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鲁某、邓某等9人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并协助上述两家被害公司向何某等10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通过督促侵权人向被害公司赔偿等方式,协助两被害公司共获赔40万元。
针对分销商之一的丁某,鉴于其犯罪情节轻微,该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但“不起诉不代表不处罚”,该院立即启动反向行刑衔接机制,通过跨区域检察协作平台向其居住地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检察院通报案情。两院经联合研判达成共识后,綦江区检察院于2024年7月4日向罗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意见书,该局对丁某作出11万元行政处罚,实现“不诉不纵”。
2024年11月15日,该案在綦江区法院开庭,在铁证面前,来自8个省市的10名被告人当庭认罪。主犯何某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9个月,并处罚金70万元,9名分销商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6个月至3年(缓刑),罚金4.5万元至20万元不等。
事情并未停止,这场“打假”风暴还触发了跨省联动。綦江检察院将18条涉假线索移送广东开平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当地查处12家涉假商铺,举办6场品牌保护培训会。曾被侵权的惠达卫浴经理周航称,今年假货投诉量下降73%,线上销量反增40%,消费者购买更放心了。
原标题:【知识产权宣传周】綦江:民房暗藏“名牌工厂”!检察机关跨省斩断假冒卫浴产业链
来源:重庆检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