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马 古道,马铃声远
青峰峡谷位于郭扶镇和中峰镇之间,在中峰段称石笋沟峡谷,在郭扶高青段称翠峰峡谷。同行文博会会长周铃先生说:两地称谓不同,不如各取一字,名青峰峡谷。仔细一想,青峰者,青青的山峰也,与峡谷神韵相符,故以青峰峡谷作文,记对盐马 古道的感怀。——题记
踏步青峰峡谷,时日正是孟春之际,满山的新绿,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青绿的步道,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枯黄的竹叶,以及石板外歪歪斜斜的青草,都勾起我满满的历史沧桑感。千百年来,曾经的驴马潜行,曾经的人来人往,都消散在和煦的阳光中、淙淙的溪流里,岁月静好,人去路空。 但记忆中,这条古道却有很多的精彩:
《綦江县志(道光)》中 “由安里高庙场横过紫金坪,通锦城,黔蜀大路,有商贾往来宿店”的记载,印证了这条盐马 古道的名正言顺。
滇黔联军与北洋兵在狮子山一带交战,1916年2月17日北洋兵一千多人由江津开往龙台寺(今高青)增援时,就从此路通过。
还有张献忠沉剑石瓮三缸的传说。
这些,无不述说着这条古道上曾经的故事。
但故事里的事,已杳然远去,徒留我等闲人,一路窸窸窣窣地踏着黄叶,鸟鸣声里,思绪徜徉。
慈云岩前,分水观音依旧,两旁“慈云浮雁塔,定水映龙宫”的对联,虽然有些残损,但带着历史的风尘,向我们展示着当年人们祈求出入平安的心愿。我们仔细辨读,希望能在字里行间里,连接古今的思绪,感悟他们的来去匆匆,体会他们富国强家的艰辛,抑或还有山歌悠悠的浪漫。
峡谷中的竹木,分外秀颀,高大的山峰,逼迫得竹木拼命地疯长,也把峡谷挤得满满当当。当年行人的汗滴,是否给予了他们疯长的坚韧,而它长长的身影里,浮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一行赤裸着上身,躯体油亮黝黑的汉子,肩上,扁担儿闪悠;路外,枝叶儿摇摇;口中,号子儿声声;耳畔,马蹄儿得得;急促而来,转瞬而去。在时空交替、身影摇曳里,一声叹息,却已是千年的风烟。
石敢当的造型,龇牙咧嘴,可能是古道上最让人胆寒的雕塑。不知道古人为什么会在道旁刻此塑像?但其恶狠狠的造型,无非源于辟邪的传说,所有的牛鬼蛇神,在石敢当的面前,必须停牙舞爪。而远走的路人,在大自然、人祸等面前,何其渺小。故把心灵的慰藉、安全的惦念,皆赋予一座塑像里。信已罢,不信已罢,抬头的一眼,满怀着家的牵挂,以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念虽赋予石头,内心的坚定,却是最大的信仰支持。路上,也许风急雨骤,路上,也许前途未卜,但无论如何,路必须在脚下,人必须在旅途。仔细一想,这哪是石敢当呢,分明是人敢当啊!
同登五福碑下,荒草凄凄,纷落的滴泉,如洒落的甘露,让人顿觉清新。庶民百子,在黑暗的前头,如果有一个光点在跳跃,那就是对福禄的祈求。诚如此,那么所有奔波与劳累,一切的流汗与付出,皆与青山不老、与绿水长流。徐徐的清风,我手捂残碑,感受着他们的思想,恍惚间,天地骤然渺小。我们今天或为名来、或为利往,追求的无非小我。而古人一个“同”字,情怀直上青天,他们早就有了“大同”的境界,而这条盐马 古道,是否就是他们奔向理想的康庄大道?
我长久地立于碑下,追思过往,独自感怀。
盐马 古道,因现代交通的改善,已经成为历史书上昏黄的一页。
今天,我踏着古人的足迹,拨动着时空的琴弦,奏出的一声锦瑟,终将如青峰峡谷中的一颗水滴,在叮叮咚咚中,无忧无扰,因风而舞、因石而歌,一路远去、一路消散。也或如一阵清风,吹动着远去的马铃声儿:“叮叮当……叮叮当……”
而那盐马 古道上的马玲儿声啊!远去了吗?
远去了啊!但似乎还在。
风里、雨里、梦里……
文/朱德贤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5/30/content_454742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