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南平僚人及其故事
一、南平僚人
赶水镇藻渡河、洋渡河、松坎河流域,曾经生活着一群在历史上活跃千年、然后突然消亡的部落:南平僚。僚人,最早的字体书写是“獠人”,它是古代封建王朝时在岭南地区原土著的蔑视贬称。据史书记载和史学家考察,赶水早期的居民应该是一个叫南平僚的民族。 藻渡河 藻渡河 藻渡河
南平僚,又称“南川僚”、“渝州蛮”。大约于战国末年开始在藻渡河流域出现,活动地带包括今綦江全境和黔北地区。南平僚人傍水而居,居住在綦江南部与贵州交界地区的河谷,藻渡河流域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区域。
古藻渡河,树林茂密,河水清澈。南平僚人为躲避豺狼等野生动物的伤害,早期主要在藻渡河两岸的洞穴中居住,洞口燃篝火,靠捕鱼狩猎为生。后来开始农耕生活,居住也从洞穴变成干阑式建筑(类似吊脚楼),即二层楼房,下养猪牛鸡鸭,搁置农具,楼上供人煮饭、活动、住宿,大都为木(竹)结构,现藻渡河流域依然有类似的干阑式古建筑。 僚人干阑式建筑风格
二、南平僚人生活习性
南平僚人赤脚(不穿鞋),男子着左衽衣,妇女用两幅横布,从中贯头而穿,称为“通裙”。南平僚人有产翁坐褥的习俗,即“僚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饮爨樵苏自若”。
南平僚人以鼻吸水。早期僚人以渔猎为生,为了生存,在长年的捕鱼过程中,练就了特殊本领:以鼻吸水。《北史.僚传》记载:僚人“能卧水底持刀捕鱼”,“其口嚼食并鼻饮”,这是僚人独特的一种饮水方式。
南平僚人以铜鼓作为礼器。每当有祭祀活动和战争发生,铜鼓都要派上用场。如明万历年间,明朝军队一次缴获九十三面铜鼓。其被俘首领阿大悲伤至极,痛哭流涕地说:“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巅,群蛮必至。今毕矣!
綦江博物作复原有僚人生活场景。
綦冮博物馆里复原的南平僚崖墓石刻
南平僚人的葬俗受巴人的影响,以岩墓葬、悬棺葬为主。自东汉至隋唐600多年间,南平僚留下了大量依山傍水的崖墓群。 传说僚人中有飞头、凿点(乌武)、鼻饮、白衫、花面、赤褌等21种。其中有些因服饰(如白衫、赤褌),有些因文面鼻饮等习俗(如花面)而得名。其中有的如:“乌武僚,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故自凿齿”而得名。而有的如“飞头僚者,头欲飞,周项有痕如缕,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头忽忙,比旦还”(俗飞头)而得名,很是玄乎。
传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起 义,綦江南平僚先民加入了刘邦的起 义军,一路辅佐刘邦推翻秦王朝,灭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
三、綦江铜鼓殿遗存 铜鼓殿遗存介绍栏
铜鼓殿大门
据清道光《綦江县志》邑养生陈洪宪所作《游铜鼓殿》一诗披露的信息,铜鼓殿应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即春秋战国时期,系南蛮僚人祭祀之所,讫今已2300余年。铜鼓殿是研究古南平僚人重要的历史遗存,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 铜鼓殿石狮
铜鼓殿位于郭扶镇团结村7社6组,座西北向东南,海拔955米。传说该殿于明末被农民**军张献忠部烧毁,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 铜鼓殿山门石质镂空雕花
上殿前约30米处有一石质镂空雕花的山门,雕花图案内容为封神榜,技法精湛,后世少见。 铜鼓殿正门
铜鼓殿,早已破损严重,但正门的刻字依然刚劲气派、清晰可辨:“圣帝森严昭章分善恶,神岳掌权显著透忠奸”。 铜鼓殿望乡台
沿着古殿大门往前走,就到达了铜鼓殿的望乡台。据估计,古道应该就在这个下面,但因为杂草丛生,未去探索。站在铜鼓殿外的“望乡台”极目眺望,方圆百里的景致尽收眼底。 老铜鼓图片 铜鼓图片 铜鼓鼓面
四、熊本伐僚
自东汉至隋唐600多年间,僚人很少与外部来往,处于封密的原始社会状态。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朝廷以其地设置溱州,辖荣懿、扶欢等县,汉人逐步迁入该地区。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僚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学习汉话、用汉名,生活习俗也有所变化,如岩葬改为土葬。
唐朝末年,统治者封南平僚人的王才进作为宣慰史(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达到以僚治僚的目的。
宋朝初期,宣慰史王才进死后,南平僚人没了统领,便分裂为数个小群体,纷纷在宋朝各疆域作乱。
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1064年),溱州为僚酋李广吉、梁承秀、王兖三族所控,各有数千户,与官府对抗、拒赋税,匿亡命、扰边民、掠财物。欧阳修有《南僚》诗云:“遽然摄提岁,南僚掠边陲。吮毫兼叠简,占作南僚诗。”
北宋熙宁年间,朝廷强盛,派熊本讨伐了溱溪附近南平僚,为了防止僚人报复汉人,袭边抢劫汉人,夺取汉人居住的地方,在铜佛坝建了南平军,派军队驻守。 范仲淹图片
《道光遵义府志》记载:熊本,字伯通,番阳人,儿时知学,郡守范仲淹异其文,进士及第,为抚州军事判官,稍迁秘书丞,知建德县,提举淮南常平。从《道光遵义府志》记载可以看出:熊本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他两次讨伐西南夷。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泸州夷罗晏反叛朝廷,熊本奉诏察访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熊本曾任戎州通判,熟悉泸州夷生活习俗,认为“蛮夷”之所以能够骚扰汉人居民的地方,主要是汉人村落中一些豪强给“蛮夷”做向导。于是用计抓捕了一百多个为蛮夷做向导的豪强斩首示众,其余豪强害怕了,都愿意冒死攻打蛮夷以赎罪。熊本向朝廷奏明,封了一些豪强担任镇守边界的官职,得到豪强拥护,率官军乘胜挺进,平定了泸州的反叛,受到神宗皇 帝奖赏,赐三品服。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渝州南川穆斗叛乱,朝廷命梓夔访察使熊本率兵讨伐。熊进驻铜佛坝(在今綦江赶水),溯藻渡河而上,在铜鼓滩一带与僚人发生激战。《宋史.熊本列传》记载:“焚积聚,以破其党,穆斗气索,举溱州五百里地来归”。这一战斗非常惨烈,大多数男僚被杀,藻渡河血流漂杵。据传藻渡河有野鬼塘,即当年僚妇们以河灯仪式祭祀丈夫之处。
铜鼓滩渝黔第一漂
经过宋军两次讨伐,南平僚被杀戮殆尽,藻渡河一带田土荒芜,人丁凋零,苗人、汉人大量迁入。据考证,劫余的南平僚,少部分融于苗、汉民族中,其余则迁徙至云贵高原,更远迁徙到今云南西双版纳及三泰国一带。 僚人干阑式建筑风格
僚人干阑式建筑风格
1992年,云南民族学院一教授来渝考察,认为藻渡河南平僚乃傣族的先民。 熊本讨伐平定了穆斗之乱,为镇住南平僚各部族不致再次反叛,骚扰边界,在铜佛坝建立了南平军,常年驻有官兵镇守。南平军既是军事机构,又是一级行政机构,朝廷把渝州南川(今綦江)、涪陵、隆化(今南川)划给南平军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