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700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韩氏禁碑”里的非凡一家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2-10-12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赶水韩谱》《通惠韩谱》里的相关记载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文史爱好者研读“韩氏禁碑”    通讯员 冬冬 摄


韩觉远(右)讲述“韩氏禁碑”的故事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一块“韩氏禁碑”,引出明清迄今500来年,綦江的数则轶闻趣事。9月7日起,本报第四版先后以《綦江现存唯一的宗族禁碑》《清代复建赶水观音寺的韩氏轶闻》《“韩氏禁碑”的诚厚爷爷孝义孙》《“韩氏禁碑”中的性情中人》为题,连续四周追踪解读了通惠黄金坡韩家咀“韩氏禁碑”背后的家族往事。本期《綦走发现》,仍将继续该主题,疏理这一脉韩氏族人的“壮举”。


平播凯旋赢乱世


查清《綦江县志》等相关史载,有明一代,綦江战火,最为惨烈,首当其冲的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六月二十一日,杨应龙“围綦城数匝……贼乘势登城……令纵囚焚掠,出綦库犒师,依仓就食,尽取资财子女去。老弱者杀之,投尸蔽江,而下水为赤。”如此惨烈,黎民遭殃。


自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就入綦定居胜果厢(今河西新虹桥至沱湾一带)的韩氏一族,在老幼妇孺合族外逃之外,顶天立地的壮男就站了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韩氏禁碑”入川第十代(入綦二世祖)韩一举。


在赶水镇双龙村一组韩家沟82岁的韩洪蒙家中,笔者看到一本起笔于康熙年间的《韩氏宗族谱记》(以下简称《赶水韩谱》),其中一篇550余字的《韩一举履历纪》,是这样记录的:“祖一举,号瀛州……公生于治平,幼习韬略,入武学,初随授建昌镇(今四川西昌)守备,继从刘綎大将军平播有功。”说明韩一举是武秀才出身,后来成为了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的明朝杰出抗倭将领、军事家,时任四川总兵刘綎的属将。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征播之战中把杨应龙打回原形,抄了老巢,推下地狱的战事中,有他的功劳。


“留镇遵义府白田坝,府吏芶南朝之女为妻,生育二人,长子茂荣、次子茂华。是时,芶家秀才三十七人,世家大族,名擅一郡。”英雄抱得美人归,在驻地娶妻生子,并且傍上的是湘水称聚的遵义世家大族,为家族兴旺奠定了厚实的人脉基础。


至于《赶水韩谱》中韩一举“生于嘉靖乙酉年(1525年),亡于崇祯丁亥年(1647年)”推算出上寿122岁,跻身綦江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高寿老人行列的记录,不足采信。照此计算,韩一举随刘綎征播已是75岁高龄,继而留守遵义娶妻生子,与人生常态大相径庭。笔者怀疑,谱载生卒年份应属误记。


城守效能保家园


明末綦江,再遭蹂躏。清《綦江县志》载,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张献忠部将“(孙)可望等遂陷綦江”“杀戮一月,尸填城野”“贼远近搜杀,野无人迹”“城内荆棘成林,凡六年无人迹至。”此时的綦江男人,不乏勇敢出列保卫家园的猛将谋士。


在通惠街道思南村6组72岁的韩文举提供的另一本《韩氏族谱》(以下简称《通惠韩谱》)里,笔者找到一篇由“韩氏禁碑”入川十二代(入綦四世祖),清康熙年间秀才韩登芳撰写的《德辅祖公懿行记》,“公生于盛世,幼娴读书。长通韬畧,善于弓矢。年及壮时,遭献逆变乱。崇祯皇上命阁部王讳应熊赐尚方剑,总制全蜀文武官员,听其黜陟,授德辅祖以‘巡城千总’之职,约束兵丁……阁部王给公‘城守效能’四字。”


综合《赶水韩谱》记载可知,韩茂荣,号德辅,生卒年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韩氏禁碑”家族入川第十一代(入綦三世祖)。在张献忠起 义后,追随南明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的王应熊,被授予巡城千总之职,担当一方。王应熊还以“城守效能”誉赞其功绩。


《通惠韩谱》继续记载,“县门彭公讳孟都,德政碑上镌‘巡城千总韩茂荣’其名其职,今犹载焉。”联系清《綦江县志》“彭孟都……莅綦五载,重士爱民,操守严洁”及接任彭孟都的綦江县令赵嘉龙“崇祯末年知綦江……(1646年)十二月廿日,(张献忠部)伪平西王孙可望猝至,城陷殉之”的记载,韩茂荣任綦江巡城千总的时间在1646年12月之前。


韩茂荣虽是个武官,却不是莽夫,在张献忠孙可望部破城之际,合宅三十六口逃出綦城,避迁乡下置业一方,仆从耕耘,弟兄商贾,安全无恙度过乱世,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平安返綦,开启人生新篇章。


明氏让药救夫君


9月28日的《綦走发现》,讲述了韩茂荣《鳏居卅载悼亡妻》的故事。古代倡导“世之人,有年之六七十尚能生子者,此伦理之常,宗祧之正。”亦有古语曰“孝顺的儿女当不住忤逆夫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仅43岁的韩茂荣,伟岸、多金又正当壮年,但为什么选择不再续弦呢?


清《綦江县志》载,明末清初,饱经战火中的綦江,瘟疫盛行,死者朽卧床榻,无人掩埋。世居东溪高速口90岁老人韩觉远给笔者讲述了一则感人肺腑的《明氏让药记》故事。后来,笔者在《赶水韩谱》里找到此文,用近600来字记下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韩茂荣妻明氏,原籍四川合江县流杯池明家坝,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年)九月十二亥时生长于綦江县安里九甲,赶水镇杨柳湾新街子。8岁父亡,随母改嫁明代綦江第一个进士刘定昌的嫡孙刘廷英。幼习姆训,长于世家,四德素娴,赋性贞静,善事翁姑,克尽妇道。

彼时韩氏一家,已避兵桐邑娄化里八甲雷宅。合家老幼近四十口,包括韩茂荣在内大半得病。此时四郊多壘,百里无医。幸好明氏略懂医理,家中备有少量应急药物,熬过多日,医囊里仅剩下重约五钱的大黄一块。


她命家人将这块大黄磨细,煎水分饮解毒。一盅药水端到病榻前,韩茂荣将其一分为二,要明氏也喝。明氏以药量小,怕解不了毒,如果两人分饮,可能两个的病都治不好,而拒绝喝药。


夫妻推让间,明氏哭着说,如果我们两夫妻都死了,时年只有6岁、3岁的两个儿子韩翠芳、韩桂芳怎么办?如果夫君活着,即使我死了,两个儿子尚有父亲可依靠。如果我活下来了,夫君却走了,又怎么能养大他们成人?


夫妻俩抱头痛哭中推让,“吾母再三不饮,父勉强饮之。”韩茂荣喝下了仅有的这盅救命药水,很快得以痊愈,韩氏一门的主心骨,得以傲然屹立。明氏却失去了医治良机,很快香消玉损,于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早逝,仅享虚年34岁。


“嗟呼,我母何虑之深,见之远,或之定……”一念之间,生与死!正如韩翠芳、韩桂芳哭诉的那样,“于万一,当时若是药分以而饮之,父与母再不俱痊。今日又安望有我二人哉……后世子孙共勤勿忘。”能够在世乱兵荒之际,带领家人与疾病沉着斗争,在最后的存亡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丈夫,进一步保障两个儿子的抚育,这样的伟大女性,难道不值得可歌可泣?


幸运的是,“明氏让药”的献身壮举,感动了夫君韩茂荣。有情有义的韩茂荣,甘愿为亡妻坚守余身三十年。


【笔者手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除“韩氏禁碑”家族连载以外,本报第四版之前还推出了东溪节孝总坊的陈氏家族,城区“崇祀乡贤”“兄弟进士”牌坊的伍代家族,石壕陈元伯家族及枣园“石笔”王氏家族等。这些家族的古今轶事,或多或少都流传的家德文化,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挖掘其时代意义,既可为家庭教化和家庭文明提供借鉴,也可为綦江文明史建设贡献一定的进步力量。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0/12/content_4554615.htm

来源:“韩氏禁碑”里的非凡一家人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2-10-12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2-10-12 18:25:1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2-10-12 20:10:2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5楼

发表于 2022-10-12 22:47:35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辛苦了有钱兄
6楼

发表于 2022-10-13 00:10:3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这么有文化的文章居然没有几个人评论。
7楼

发表于 2022-10-13 01:15:15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发现了重大线索了哈
8楼

发表于 2022-10-13 11:37: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铜梁县 重庆铜梁县
你是我的呼唤 发表于 2022-10-13 00:10
这么有文化的文章居然没有几个人评论。

不是有你了吗
9楼

发表于 2022-10-13 14:52:2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这么说我家这支多半是通惠韩氏一族分出来的哟
10楼

发表于 2022-10-13 19:56:56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我欲乘风而去 发表于 2022-10-13 14:52
这么说我家这支多半是通惠韩氏一族分出来的哟

翻“韩氏禁碑”的5篇系列文,也许会得到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11-24 10:23 , Processed in 0.10431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