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河公园广场,市民聚在一起看坝坝电影
坝坝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院坝上放电影。坝坝电影起源于何年月,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坝坝电影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铭心刻骨的记忆。你记忆中的坝坝电影是什么样的呢?
农村坝坝电影 “小时候,我们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就是生产队放坝坝电影。”近日,记者在三会老街见到池敏时,她动情地讲述着关于坝坝电影的记忆。以前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电影在每个生产队轮流放映。只要是我们队上放电影,我们家所有的亲戚都要来我家,就像过节一样,爸爸妈妈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吃完晚饭大家就端着茶杯坐在院坝上等着看电影。我家住在文家坝,中间那个大坝子,就是放电影的地方。我和姐姐的任务就是负责占个好位置。为了看电影坐起舒服,我爸爸特意编织了10多把椅子。爸爸很好客,还会邀请放映员来我家吃饭。“那些年放的电影多数是战争片,看到敌人出场,观众就要高喊‘打死他’。战斗胜利了,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站起来振臂高呼。”池敏回忆说,想起那时候看坝坝电影,心里就美滋滋的,我们还会边看电影边吃零食,就像大人边看电影边喝茶抽烟一样,那是童年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我老家是升平乡。升平乡地处綦河边,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刘志刚回忆说,“八十年代初,我在升平中学读书。记忆中的升平乡有一座电影院,但电影院放电影要买票。坝坝电影虽说银幕小,但不要钱,升平场附近的村民都会赶来观看。升平乡放露天电影的地方在升平中学里,这里坝子大,又安全。因为是乡政 府所在地,这里隔三差五放一次电影。放学后,学校会号召我们把凳子搬到操场上去放好,供村民晚上坐着看电影。村民们都很感谢校长。”刘志刚说,看坝坝电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主流,乡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时尚的职业,走到哪个村都受欢迎。那时候交通不便,也没有专车。放映员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因为身体强壮,他们才能挑着近百斤重的放映机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电影放完后,放映员一般就在村民家住一夜,第二天才离开。
刘志刚说他小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了要当一名电影放映员。要把快乐送到每个村里。有一年暑假,他还跟着放映员跑遍了升平乡的每个村。
追着坝坝电影长大 坝坝电影不仅在农村走红,城镇、工矿企业也有坝坝电影。
刘慧对坝坝电影的记忆尤其深刻。“村里放电影比过春节还热闹,除了村民,附近煤矿的工人也要赶来观看。”在安稳镇长大的刘慧回忆说,记得是1982年的夏天,她和几个伙伴邀约到距安稳近5公里的安稳兵站去看电影。那天电影刚结束就下起了暴雨。下雨了,观众顿时惊叫如鸟散。她和邻居小梅本来是一路的,结果被人群冲散了,而且她还被别人推下了田坎。“田坎里有水,我是横着摔进田里的,慌乱中我想挣扎起来,可是田里的土是软的,我越挣扎越陷得深。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把我拉了起来,又把我抱上田坎。我看见是一位解放军叔叔。叔叔说,‘没事了,不要哭了,我送你回家。’”
“解放军叔叔送我回家后就走了,他只留给我模糊的形象,直到现在我也回忆不起他长什么样子。后来我也悄悄去过兵站,想看看这位叔叔。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他,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刘慧回忆说,安稳镇附近除了兵站,还有打通二矿、松藻煤矿。那些年,不管哪个地方放电影我们都要追着去观看。小孩子总是很好奇,也不知道累,有的电影我们都追看了好几场,但还是想去。我们去的特别多的地方就是安稳兵站,因为部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放电影,而且都是战争片。
吴向是在松藻煤矿长大的,他说,那时候的坝坝电影就是他人生教育的启蒙。小学时喜欢看打仗的电影,初中时喜欢看爱情故事片。那部《甜蜜的事业》他追着看了不下10场。他印象特别深的是男女主角恋爱时,在田坎上奔跑的慢镜头。再长大一点,他对科学探秘、人物传记类的电影感兴趣,比如说《李时珍》《华佗》《江姐》这类电影,让他开始明白,人活着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对人类有益。他高中时代发愤学习,最后考上重庆师范学院,就是受到前苏联电影《乡村教师》的影响。“电影里那个乡村教师瓦尔娃拉的形象一直活在我心里。”吴向说,每个人成长途中都有一个被激发被启蒙的故事,我的人生启蒙老师就是电影,准确地说是坝坝电影。
电影放映员的故事 “我小时候就喜欢看坝坝电影。好看的电影总要追着放映员看好几场。那时候觉得放映员很了不起,也幻想着长大了当一个放映员。”今年49岁的李德明,在石角镇放了18年电影,他走遍了石角镇每一个村落。“我真的实现了当放映员的梦想。”
放映电影18年,李德明经历了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普通电影放映到加入知识宣传片的农村电影事业变革。“许多事情都变了,没变的就是放电影本身。”李德明感慨地说,早些年放映电影时,许多村民打着手电筒,赶四五公里山路都要来看。人多的时候,一两百人围坐在一起,看到动情处大家一起伤心落泪或一起鼓掌欢呼,“那种氛围,让我很有成就感。以前我是背着放映机到村上,其实很累。但是看到观众兴高采烈投入的样子,我又觉得累得值。”
18年中,李德明经历了由徒步背着放映机进村,到骑着摩托车载着放映机进村,再到开着小汽车进村放电影的变迁。村里的路修好了,乡村公路实现了组组通。乡村条件变好了变美了。可是,李德明也发现,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石角镇有34个村(居),是綦江的人口大镇。近些年来,石角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许多村民有钱后都在城里买房定居了,老家的房子平时都是大门紧锁,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去居住。
“有时候只有10多个人看电影。”李德明说,福禄村有1000多人口,但随着村民或外出务工,或进城定居,长期在家的村民只有几十人,愿意来看坝坝电影的更少了。成就感逐渐变成了失落感,李德明心里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虽然观众少了,但固定观众还在,他们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李德明说,坝坝电影被冷落,也充分证明村民走出了贫穷,走向了富裕,有钱的村民都进城了,再说现在网络发达,网上娱乐也丰富。这些变化就是乡村振兴的结果,更是李德明这一代为之奋斗的目标。
李德明说,现在的坝坝电影,已由单纯的娱乐变成兼顾教育、警世宣传。放电影前都要播放防范电信诈骗、森林防火、保护环境等教育宣传片。坝坝电影变成了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的阵地。
坝坝电影没有消失 坝坝电影没有消失,坝坝电影一直活跃在城乡、工矿企业。坝坝电影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要上网搜索,你就能看见许多关于坝坝电影的回忆文章和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真实地记录了坝坝电影的发展历程。
2006年9月27日华龙网讯:为了满足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綦江县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组织13支放映队到全县314个行政村巡回放映电影。每次放映前,先进行政策法规宣传,然后放映一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教片,最后再放映一部故事片。据介绍,今年该县将为80多万农民朋友送去近4000场电影。
2015年10月《重庆日报》报道:綦江区惠民电影放映员邓顶川,在2015年全国广播影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7年3月9日华龙网报道:2017年綦江区将放映4002场惠民电影,同步推动惠民电影室内放映厅建设,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据悉,4002场惠民电影中,农村惠民电影3696场,平均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惠民电影1场以上,农民工惠民电影16场,社区(含广场)惠民电影290场。每场惠民电影由故事片和短片组成。短片主要向群众宣传家禽养殖、毒品危害等生活常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
2018年11月29日重庆綦江网讯:綦江区总工会组织开展“送电影到企业”专题放映活动。分别于11月21日、11月22日在桥河工业园区和通惠食品园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送电影到企业”专题放映活动。活动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021年7月7日大美綦江客户端报道:近日,“永远跟党走”——綦江区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观影活动走进文龙街道九龙社区,600余名社区群众露天观看红色电影,感悟革 命精神。据了解,全年计划在村(社区)、学校等放映点放映电影5000余场。
2022年9月16日重庆綦江网消息:近日,安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为群众播放爱国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近年来,安稳镇积极推动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镇每年放映电影达30场次,15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这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也使辖区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
记者从这个些消息中看到,綦江的城乡惠民电影放映工程蒸蒸日上,城乡电影放映员技术过硬,吃苦耐劳。这就是“好马配好鞍”,坝坝电影更精彩。
记者手记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文化惠民系列工程之一。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地大都选择在院坝。通过发挥电影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特性,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让乡村的夜晚“有声有色”。村民通过观看电影不仅回味了过去,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坝坝电影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坝坝电影将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文图/记者 张学成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1/04/content_4555867.htm 原标题:坝坝电影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