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有《坊志铭》等信息的黄杨氏节孝坊南面。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探访路上的文化志愿服务者。通讯员 缘来同行 摄
重庆綦江网消息(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2021年9月5日,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探访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骑在川黔古道上的新盛号房村黄杨氏节孝坊,发现与两个月前见识的同岁古剑杨罗氏节孝坊“联、铭风化剥落不可辨,老态龙钟摇摇欲坠”(详见《綦江日报》2023年3月8日第四版“綦走发现”专栏《綦江古剑牌坊及举人儿子的那些事》)相比,该节孝坊筋骨伟岸正青壮,坊刻文字清晰可见,让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又添新收获。
【巴县节妇綦江彰】
该坊南北两面,顶匾和其下横匾都是“圣旨”“节孝”大字。北面第二横匾“巴邑故处士黄万现之妻杨氏坊”、两侧匾分刻“男/世承,孙/天民、曙”“胞姪/世道、茂、昻、香、泽、敏、藩、纯”,介绍了节孝坊的基本信息。
这说明了该节孝坊旌表的对象黄杨氏,时为巴县人。返回牌坊建筑年代,这应该是巴县衙门的“政绩”。清《綦江县志》中也未查到该旌表记录。但该坊为什么却矗立在綦江地界上呢?
因为历史上的重庆府属县,巴县辖区最为宽广,除现巴南区外,还包括整个渝中半岛在内的重庆老主城区。文化服务志愿者们一开始猜测的原因,都是以为当时这里属于巴县管辖区。但经查证,自綦江建制以来,该牌坊所在区域一直属于綦江县域内,从未有归巴县治理的记录。
文化服务志愿者“鈤玥”赓即提出:“黄杨氏的娘家,是不是綦江的?”
大家绕到该坊南面,只见中门顶上横匾镌刻的文字是,“旌表节孝杨孺人,吾綦庠生耀辉公孙女,武举鹏飞公长女也。适巴邑故儒万现黄君,时年十八。生子女各一……大清同治八年(1869年)孟冬建修。”原来,这是介绍黄杨氏生平的《坊志铭》。巴县节孝妇黄杨氏,娘家不但是綦江的,她的父亲杨鹏飞还是一个武举人,其祖父杨耀辉也是一位秀才。这不但证实了“鈤玥”的推测,还有该坊上唯一明确建坊时间的落款。
【名流荟萃齐颂扬】
在街镇历史文化丛书《古韵新盛》及派生出来的相关宣传报道中,已经对号房村黄杨氏节孝坊上所刻的铭文不吝笔墨。但其中出现了一些涉及人物关系,影响历史人文发掘的错讹漏,值得商榷。比如,所涉人名误录——将萧复相误认为黄复相、胡家玉错识为胡家三、杨材选讹记为杨林选、杨宜春谬抄为杨立春,又将陶泽题写的下联少录两字成了跛联,更把萧复相撰的《坊志铭》开篇识断为“吾綦庠生耀辉,公孙女武举鹏,飞公长女也适巴邑帮儒万现,黄君时年十八”,读起来一头雾水,还弄丢了彭学皆题写的柱联……
为了最大限度挖掘乡土历史遗物的价值,綦走发现文化服务志愿者们不吝时间静下心来,从牌坊的柱、匾原刻上认真辨识、比对、整理,邀请綦江的另外一群地方文史爱好者——《僰俗》故事讲述者一起探讨校正,弥补之前的缺漏、误讹:
北面中柱联为“想当年/鹄寡鸾孤/苦志/矢从廿二,膺此日/龙章凤诰/恩光/降自九重。”落款是“兵部左侍郎胡家玉拜题”。据相关史志,胡家玉是江西南昌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殿试的探花(一甲第三名进士),同治三年(1864年)累迁至太常寺卿,充四川乡试正考官。同治五年(1866年),升左副都御史,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不久,又升兵部左侍郎。黄杨氏是怎么攀上兵部关系的?难道杨鹏飞考上武举人后,也在兵部任职?但现有资料无法证实,只好留待以后再行探究了。
北面边柱联是“泉壤/遂初盟/始觉/地天无憾事,纶章/襄苦节/方知/巾帼有完人。”落款是“揀选知县、举人杨材选题并书”。有关杨材选的介绍,可参见本报2023年3月8日第四版“綦走发现”专栏《綦江古剑牌坊及举人儿子的那些事》。
南面中柱联为“阿翁/膺五世恩荣/独矢清操/称孝妇,乃媳/荷九天旌表/仍承素志/漾贞姬。”落款是“国子监监丞陶泽拜题”。监丞,在清代为掌管国子监校规的官员。综合清《四川綦江县续志》记载可知,陶泽,字惠夫,綦江人,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科举人,蛰伏12年后,甲辰(1844年)大挑二等,补盐亭县训导,从此开挂人生到清朝的最高学府任职。写诗直抒胸臆,出类拔萃,颇有平原君(即战国四公子之一赵胜)为人豪放,热情好客之风,很得士人好评。如此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阔气”,让他殁于任上却无资还綦,幸有乡人吴泽棠裣榇,身体和灵魂,才得以回乡。黄杨氏的事迹又是怎么让陶泽知晓的呢?萧复相撰写的《坊志铭》中“孺人母弟杨君增贡玉仕、恩贡守廉”一句,说明黄杨氏的两个弟弟杨玉仕、杨守廉是贡生,曾在国子监求学,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南面边柱联为“金石遂初心/真是/衍/庭坚世泽,闺闱留正气/偏能/绍/伯起家风。”落款是“揀选知县、举人彭学皆拜题”。彭举人后来还考中了进士,诰授奉政大夫,同知衔直隶知县(详见本报2023年6月7日和14日第四版“綦走发现”专栏《綦江有个“三代连中”的举人世家(一)(二)》)。杨鹏飞、彭学皆两位先贤世居地都同属今新盛街道,站拢来为家乡典范颂德传名是情理之中。
南面中门顶上横匾,是落款为“吏部铨选知县,丁卯(1867年)科带补壬戌(1862年)恩科举人萧复相拜撰并书”的《坊志铭》,共有303字,其中“余不敏,与孺人母弟杨君增贡玉仕、恩贡守廉,友情倍笃,世谊弥深。因得敬挹芳徽,谨书巔末,以垂贞珉于不朽云”一段,道出了作者与黄杨氏的关系。 南面两侧门顶上横匾,各有两首七律诗。一侧落款为“己酉举人杨吏清拜题”,其中“清白传家是祖风,还将苦节励孤衷。阿爷桂蕊探仙窟,乃弟芹香掇泮宫”数句,极致褒扬了黄杨氏娘家门风,及父亲、弟弟的科举功名成就。另一侧落款为“己酉拔贡杨宜春拜题”。经考证,前者为巴县籍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后者为桐梓籍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团总。
因篇幅有限,且不影响本系列解读,不再全文照录《坊志铭》和赞诗的校正版。如有追求精益求精的情怀人士需要,可联系提供。
综上可知,该牌坊上的四副赞联、一篇志铭、四首律诗的作者中就有当时的1名进士、5名举人、1名拔贡,涉及三省三县,还有2名正在朝中为官。如此名流荟萃,足见古代綦江人朋友圈的宽广和层次。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原标题:矗立綦江的巴县节孝坊 ——追踪新盛街道号房村黄杨氏节孝坊(一)
来源:重庆綦江网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3-08/16/content_457101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