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水不断
重庆主城的绿化带、山野间野菌“疯”长
引得不少市民采摘
捡菌子又成网友的一大新爱好
#重庆主城菌子大爆发#话题
近日也冲上了重庆本地热搜TOP1
不少网友来到微博晒出他们的成果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莫慌
先看完诚诚整理的菌子“防毒”指南!
针对这些问题
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
菌子辟谣
谣言NO.1
“长在树上的菌子相对安全”
辟谣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霞副教授
错!菌子的生长地和本身是否有毒无关。
菌类的生长环境广泛,不仅有长在树上的,还有长在地上的,但生长环境和菌子本身是否有毒,没有太大的关系。
谣言NO.2
“白色的菌,没有毒”
辟谣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霞副教授
错!专业人士也会出错。
菌类是否有毒,光靠颜色并不能确定。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即使是专业人士经常也需要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甚至借助DNA序列分析鉴定。有些毒蘑菇与野生可食菌在颜色上极其相似,在野外混生情况下更容易混淆造成采食者误食中毒。
谣言NO.3
“菌子炒熟,看大蒜是否变色可以判断是否有毒”
辟谣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霞副教授
错!有些毒菌加热也有毒,大蒜不是“验毒师”。
像见手青这类菌子的毒素高温容易被破坏。但是有些毒菌子,加热也无法去除毒素,即便是一些专业人士也无法百分百保证。
通过同大蒜一起炒是否变色,有虫子吃判断是否有毒,这些评判标准都无法准确判定菌子是否有毒。
谣言NO.4
“吃到有毒的,大不了见‘小人’”
辟谣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霞副教授
错!有些会有生命危险。
误食了有毒菌类,见“小人”其实是毒素引起的幻觉。
蘑菇种类不同,含有的毒素成分也不同,导致中毒类型也多样,除了神经致幻外,有些毒蘑菇还能引起胃肠不适、光过敏性皮炎、横纹肌溶解,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溶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谣言NO.5
“血脉觉醒,就想采菌子”
辟谣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霞副教授
可摘不可吃。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采摘食用,把生命安全交给运气,这是拿生命开玩笑。
如果实在想体验采摘的乐趣,那就仅采摘,不下锅;另外,建议市民朋友只吃自己熟知的、已经证明是安全无毒的野生蘑菇种类,最好食用驯化栽培的食用菌。
哪些野生菌可食用?
野生菌又称蘑菇、蕈
是一类大型真菌
按照能否食用
可分为食用菌和有毒菌
目前
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
我国已知约有1000种
一些常见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可采取适宜的烹饪方式适量食用
一起来看看吧
牛肝菌。富含菌菇多糖、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呈鲜味氨基酸、核苷酸等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因而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炒、炸和煮等方式烹调,也可制成干品。
双椒牛肝菌 图源网络
干巴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等维生素和钙等营养成分。适合炒食,如青椒干巴菌。
炒干巴菌 图源网络
鸡枞菌。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物质。无论炒、炸、煎、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
鸡枞菌炖鸡汤 图源网络
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等营养成分。吃法有很多种,适合炒、煎、烩和炖汤等。
松茸炖排骨 图源网络
如何辨别毒蘑菇?
为了提高大家的识别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
来源: 华龙网、央视网、重庆疾控、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