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看着哈尔滨被“泼天的富贵”砸中,全国多地城市也跟风抄起了作业,希冀分一杯羹。但火了之后,一些争议乃至质疑声也开始出现,甚至有声音指出——“求各地文旅局不要瞎折腾了”。
这场声势浩大的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大型文旅“整活”行动,到底能否持续?它究竟是值得倡导的“拼”,还是形式大于实际的“互卷”狂欢?
淄博就是一个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案例。2023年前三季度,一度经历过爆火的淄博,GDP同比增长5.2%,比山东全省水平低了0.8个百分点。甚至,第三产业也仅仅同比2022年增长了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不难看出,文旅爆火对一个地方经济大盘的真实带动作用,需要有理性评估
文旅业占GDP的比重,本就没想象中的那么高。2022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1%。而即便是疫情前的2019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仅有4.56%。
可见,发展文旅产业固然重要,但在投入上,也要有与之重要性相匹配的成本考量。尤其是在当前不少地方遭遇财政压力之下,如果为了跟风在网络上求关注,就不惜想方设法“卷”起来,甚至把各方面的资源都优先倾斜到文旅上来,不仅违反市场规律,像一些地方发展文旅产业从各方面的禀赋看本来就不具备太大的优势,还可能会挤压其他产业和民生发展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