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65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良外祖父故居——綦江郭扶古镇初探(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7:5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王良外祖父故居——綦江郭扶古镇初探
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Liang's Grandfather-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Guofu Ancient Town in Qijiang

[摘 要]红四军王良军长自幼深受父亲王庚成和外祖父朱厚村的教育和影响,他心系国家和民生,怀报国之志,思想进步,早年参加革命,立志救国救民。位于綦江永城镇中华村的祖居地和位于綦江郭扶镇三塘村的外祖父故居均对他的幼、童年时期学习和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綦江永城镇的王良祖居地早已建成王良故居和纪念馆并为公众所熟知,但綦江郭扶镇的王良外祖父故居却缺少关注、保护和修缮,通过对綦江郭扶镇的王良外祖父故居和将军石实地探访,采用田野考察法,结合文献资料法,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体现真实性和价值性,第一手资料让人更加信服,希望引起公知对王良外祖父故居和将军石的重视,挖掘并完善王良军长在外祖父故居学习和成长的事迹,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还可尊重历史人物,激励和教育后人。
Abstract: Commander Wang Liang of the Fourth Red Army was deeply educated and influenced by his father Wang Gengcheng and grandfather Zhu Houcun from a young age. He was concerned about the country and people's livelihoods, had a strong desire to serve the country,made progress in his thinking,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revolution in his early years, determined to save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 ancestral residence of Wang Liang in Zhonghua Village, Yongcheng Town, Qijiang, and his maternal grandfather's former residence in Santang Village, Guofu Town, Qijiang have both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s childhood learning and growth. Currently, the ancestral residence of Wang Liang in Yongcheng Town, Qijiang has long been built into his former residence and memorial hall, and is well-known to the public. However,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Liang's maternal grandfather in Guofu Town, Qijiang lacks attention, protection, and repair, By conducting on-site visits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Liang's grandfather and General Stone in Guofu Town, Qijiang, and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and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s, we aim to combine practice with theory to demonstrate authenticity and value.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is more convincing, and we hop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Wang Liang's grandfather's former residence and General Stone. We aim to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stories of Wang Liang's military commander learning and growing up in his grandfather's former residence, which has significant historical value, Respect historical figures and inspire and educate future generations.

[关键词]  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将军石;田野考察法
Key words: Commander Wang Liang; Grandfather's Former Residence; General Stone; Field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红四军王良军长出生在国家积贫积弱和百姓孱弱疾苦之际,他自幼深受父亲和外祖父的教育和影响[1-2],关心他人,勤奋好学,接受进步思想。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从写给家人的三封家书可以看出[3],他深怀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留心社会弊病,体护民众和关注民生,对外国和国内欺压百姓不满,高举民族自信,逐渐形成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进步思想,他家境较为殷实优渥,本可过上舒适的生活,却选择了救国救民的艰险革命道路[4],1932年6月,战功卓著的他年仅27岁就牺牲了,对中国早期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5]。

回顾关于王良军长的研究,文献资料和报刊主要围绕位于綦江永城镇的王良祖居地——王良故居和纪念馆以及位于綦江城区的綦江烈士陵园[4-9],还集中在他离开故乡綦江后的上海、广州、武汉求学和江西参加革命的生平事迹以及位于福建武平县的将星陨落地[1-3,10-11],却缺少在童年时期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外祖父朱厚村故居的教育和成长的相关研究,相关报道也屈指可数[12-13]。目前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或者新闻报刊进行研究和报道,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叙述、报道生平事迹为主,本文新增加了田野考察法[14],获得了王良军长在位于綦江郭扶镇外祖父故居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将田野考察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相结合,再辅以綦江档案馆地方志研究室文献和互联网资料,让实践与理论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综合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党史理论、历史地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研究[15-16],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或者研究薄弱环节,希望以此抛砖引玉,获得专家学者的关注,挖掘并完善王良军长这一童年时期的党史资料。

王良军长童年时期在外祖父朱厚村故居生活并接受私塾教育[12],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党史人物故居作为历史文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历史地理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其修缮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17],目前当地对王良外祖父故居已做了铺路和修整院坝等部分工作,但包括建筑、生活、教育、成长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保护和记录的地方。因前辈先贤为国为民的牺牲,才有今日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幸福的生活,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希望以此来对王良军长本人的尊重,同时也是激励和教育后人奋发图强。

二、綦江郭扶古镇介绍

郭扶古镇坐落于重庆市綦江境内渝南黔北交界地区,这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只是养在深山人未识。这里也是南平古僚人聚居区,留下了很多僚人文化遗址和习俗[18-20]。相传明末清初,郭扶因地处通往贵州泥坝乡、重庆柏林镇的古大道旁(后来境内形成有川黔盐马古道),经常有商人和旅客往来借道,就有人在古道两边修建几间草房和店铺,给行人提供休息和住宿。伴随着来这里修建房屋的人口增多,逐渐形成场集,开场的前几个晚上,明月高照,得名“月来场”。清朝年间,当地发生旱灾,郭氏兄弟乐善广施、扶助灾民,因而取名“郭扶”。这里因地势较高,植被覆盖率高,以农业为主,暂无工业污染源,空气质量好,现在成为了夏日避暑纳凉之地[21]。

图1郭扶古镇全貌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图2重庆历史文化名镇——郭扶古镇牌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郭扶古镇老场古朴自然,道路虽用水泥修补平整,但仍然可看出脚下古老石板路的痕迹,有的地方仍然是石板路原状。以前这里赶场天很热闹,现在村镇因青壮年外出谋生,没有以前拥挤的场面,导致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主要摆放的是村民自家土货和农用木具、竹具,饮食店价格实惠。



图3郭扶古镇老场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三、将军石题刻

2023年11月,当地政府首次对位于綦江郭扶镇这一民风淳朴的渝南黔北交界地的王良外祖父故居进行维护,主要包括与他学习和生活休戚相关的外祖父故居所在地的修整(位于三塘村8社仁家湾),与他劳作或者游玩紧密相关的将军石题刻的维护(位于三塘村7社石卡拉),以及从外祖父故居所在地至将军石题刻途经地的铺路工程(位于三塘村7社石桥坝)。2023年11月18日至2023年12月31日,笔者采用田野考察法,实地探访了这一维护修整过程,从几位郭扶镇三塘村当地村民的口述中,获知了王良军长在当地的一些成长事迹和生活情况,还有一些轶闻遗事,希望引起公知的关注,后续再进一步考证以补充完善和校正,朝着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方向前进,具有重大的史学意义。

(一)探访来源

2023年11月18日早晨,笔者从重庆巴南的南泉街道光国村乘车出发回綦江的郭扶镇三塘村家乡。几天前听当地村民说位于三塘村石桥坝的通往名叫“将军石”的泥路小道将铺成1米宽的道路。这里有古道巨石,风光旖旎,相传夜游神夜晚赶鸡,但赶到这里的时候天刚好亮了,公鸡打鸣后所有的鸡瞬间化作了石头,现在这一片有许多石头群。当天笔者看见那条泥路小道的路基已经扩宽为1米左右,有两个工人师傅各牵着一匹马转运石料至各个节点,另有三四个工人师傅已经开始用石料铺路,稍微平整处用不规则的石板拼接成石径,陡峭的地方用规则的瓷砖铺成阶梯路。

图4马转运铺路石料的场景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第二天,阳光洒在石桥上,不喜不悲,不远处看见吴姓村民在水田里劳动,旁边的陶姓村民在砍柴,他们似乎在闲聊,笔者也去凑热闹。吴姓村民说他女儿一顿饭要吃好多鱼,不够吃,筑牢加高田坎,蓄水后准备养鱼。在闲聊中陶姓村民提到了铺路的话题,他说那块叫“将军石”的石头说的是王良,他母亲的娘家以前住在马路后面的仁家湾,零七碎八说了一些事迹,还说邓世全在专门研究这些,具体笔者记不清了。笔者就感到疑惑了,以前在綦江烈士陵园知道王良是綦江永城镇人,怎么和郭扶镇有关系呢?即便正如他说的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在三塘村8社仁家湾属实,那和三塘村7社石桥坝也无多大关系,因为仁家湾和石桥坝属于相邻的两个不同生产队。陶姓村民口中的那块叫“将军石”的石头,以前只是一块无名的普通石头,当地村民在附近种田地,大孩子在石头上放风筝,几年前笔者也上去玩耍过,这些疑问让笔者感到困惑。

图5吴姓村民、陶姓村民和笔者闲聊地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下午将近5点,笔者背着行囊准备去乘坐公交车到綦江城,但遗憾的是恰好错过一班车,遛狗的路人说还有最后一班车了,下一班车需要等待30-40分钟,公交站附近有几个村民正在赵姓老人的坝子里交谈,笔者闲着没事也过去坐一会儿,听见他们正在讲目前的铺路工程,过一阵子李姓妇人开始说仁家湾与王良的关系,她说王良在永城出生,成长到大概5-6岁的时候到了(郭扶镇三塘村)仁家湾外祖父家生活,他在仁家湾生活较长时间后出去参军,可惜后来只有二十几岁就死了,李姓妇人接着说,听说永城那边拨了不少资金修缮他的祖居,有参观的就问既然祖居在这儿那他的外祖父又是在哪儿呢?因此仁家湾外祖父故居这边,最近也在进行整修,然后其他村民也说了几句情况,但笔者忘记说的具体内容了。李姓妇人说,听说王良军长以前去过“将军石”附近劳作或者游玩,去的次数多少并没有提及,她们也去过那一片(有大石头群,郭扶居民俗称“石卡拉”)割青草来喂养家禽,笔者回想小时候她们这一片的妇人确实去过石头群附近割过青草。听到这里,笔者明白了:三塘村仁家湾是王良外祖父故居的所在地,郭扶居民俗称的“石卡拉”是“将军石”的所在地,三塘村石桥坝是王良从仁家湾到将军石附近劳作或者游玩需要途经的所在地,因此铺路工程从仁家湾铺到“将军石”,途经石桥坝。公交车来了,上车后隐约想知道王良军长童年时期发生在郭扶镇三塘村成长的故事。


图6李姓妇人等当地村民交谈地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二)探访铺路地点及周边环境

1. 石桥坝

2023年12月10日,笔者乘坐客车到三塘村探访,给当地村民说冬天冷别坐在石桥上,但还是看见有村民喜笑颜开地坐在石桥上,前辈留下的石桥,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修的,古朴实用,有人说估计上百年。


图7古朴的石桥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当天晚些时候笔者去打听石桥坝的工人师傅铺路情况,回答说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只需将道路边缘整修齐平并在路沿敷上水泥即可完工。万姓村民负责给铺路的工人师傅做饭,她正在查看蒜苗的生长情况;戴着草帽的李姓工人师傅正在挑水以及和水泥,他来自古松村,离古松学校不远;赵姓工人师傅正蹲着用水泥敷路沿,他来自(古松村)尖山子,离杨家苑山庄不远,夏天凉快;罗姓工人师傅正在使用铁锤錾子平整路沿,他来自三塘村另外的生产队,渝南黔北地区石匠在几十年前曾经盛极一时[22],对百姓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8工人师傅正在铺路作业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2.石场

沿着上文提到的路接着走,就来到了石桥坝村民们称之为“石场”的地方,估计是这儿大石头多,村民们曾经用“渝南黔北地区石匠”使用的工具采石供自家修房筑路等,估计以前是采石场。路边几棵梨树的树皮已经显现出沧桑的痕迹,这一幕让笔者想起了儿时矫健地爬上梨树摘梨的回忆,大人没有我们小孩儿矫健则搬来高脚板凳站在上面够着摘梨,他们担心笔者等小孩儿摔下来了,因此不断提醒当心,还嘱咐笔者等小孩儿摘梨果子要留梨把儿,还要轻拿轻放才能卖得好价钱,笔者年少时每年也会回家乡摘梨吃,有黄皮梨也有青皮梨,口感不同,但都香甜可口,水分充足。再往前走几步,有一棵梨树的旁边有一块小石包,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儿时在每年稻谷秋收后协助村民将晒干的稻草在一块石头上集中,围绕一根不粗不细的树干,一层又一层严实堆叠做成草垛[23],下层往上逐渐增大,到了顶层又逐渐变小,形成蘑菇状,可遮风避雨保持草垛不倒而且干燥,把干稻草用来铺床垫或者做枕头暖和舒适,家里灶台的木柴不容易点燃就用干稻草来生火,寒风凛冽的冬天野外气温低菜种不容易发芽,就用干稻草铺在泥土上面保温催种。

图9梨树和小石包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再走百十来步,一棚的芦杆映入眼帘,涨势惊人,可以让路人前来遮风挡雨了,微风不燥,好像在向前来的客人招手,笔者回想儿时看见的芦杆每年才繁殖出零星的几棵,基本上每年端午和中秋节砍芦杆打糍粑[24],因此芦杆涨势一般,后来村民要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有几年端午和中秋节没有回来砍芦杆打糍粑,一下子破土而出繁殖了许多出来,再加上每年自身落叶掉在地上,化作春泥更护她,生长得越发茂盛。这里同时也成为了小鸟的天堂,筑巢的麻雀在此嘻哈打闹,颤抖羽毛偏着脑袋看着笔者,炫耀她的雄姿英发。芦杆旁边还有荒芜的土地,笔者想象在这块土地里种马铃薯和搭架四季豆,天道酬勤,待成熟时一定收获颇丰。

图10茂盛的芦杆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在芦杆的旁边有一块表面平整的大石包,这又让笔者回想起年少时村民在5-6月份收割油菜籽和小麦、7-8月份掰包谷、9月份秋收稻谷后,包括平时辣椒、豇豆等食物均会寻找一块大石坝进行晾晒,姑且就叫她晒谷石吧[25]。夏天晾晒包谷、稻谷等粮食就怕晴天霹雳突然来临的雷阵雨,当地方言称“偏东雨”或者“打偏东”,风大雨大让农家猝不及防,来不及把粮食收回家,导致被淋湿或者被大雨冲走,笔者依稀记得有一次炎热时期村民的包谷还是稻谷就因“打偏东”的狂风骤雨以及还有震耳欲聋的雷击闪电危险,村民来不及收回家,粮食被淋湿还被冲走不少,感到很可惜。粮食成熟期需要收割晾晒,为了节省傍晚收粮食回家第二天早上又用一字扁担挑箩筐里的粮食到晒谷石的劳力,村民们干脆在傍晚不收粮食回家,自家制作一个简易木床搬到晒谷石上,用竹竿支撑防水篷布遮挡木床,或者干脆在晒谷石上搭一个草棚,晚上在此睡觉以备遇到下雨的时候可收回家。笔者儿时就跟随村民在晒谷石上的简易木床上睡过,夜空满天星星眨着眼,有的忽明忽暗,有的好像在行走变换位置,北斗七星清晰可见,碰到十五附近,还有明亮的嫦娥圆月作伴,蟋蟀聒噪不停,青蛙却唱着催眠曲,好不热闹,不过有时漆黑的四周或者月光和星光下附近大树等未知景物的轮廓让人感到害怕,不加床帘则清风徐来,但蚊子嘤嗡地在耳边作响,加床帘则有时闷热难耐,但好在蚊子清净。又把记忆拉回到现实,笔者从这个晒谷石的侧面走下去,发现底部有的部分是岩洞,人完全可以自由进出,这又让笔者回想起儿时有一次和大人去晒谷石附近劳动,突然狂风大作,偌大的颗粒从天而降,笔者第一次见感到好奇,还去捡来玩儿,家人轻言细语快步让笔者和他一起去晒谷石底部的岩洞躲避,笔者跟着去了,落下的颗粒只有几分钟就停了,后来才知道是冰雹,当地俗称落“雪弹子”[26]。

图11晒谷石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3.大岩洞

从上文讲到的芦杆处往下走,周围的大石包扑面而来,当地村民称这个地方为“大岩洞”,有一块大石头可遮风挡雨。这里也成为了动物小伙伴的避风港,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地牯牛,在此繁衍生息,小沙坑随机排列着,成为了她们的家园。这里的“石花”生长茂盛,农人采摘收集后可作为土豆栽种的肥料。后来有小孩在此看见这块石头后,指着这个石头说像火车头,姑且就叫她“火车石”吧,不远处类似的石头还很多。

图12火车石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4、将军石

从上文讲述的火车石向下走就是将军石,以前村民在此附近耕作。不知何时何人在这块石头的侧壁刻上“将军石”三个字,这次在“将军石”三个字的旁边还增加了毛主席的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在词的上方还有一颗五角星,笔者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7]。1932年仅有27岁的红四军王良军长牺牲了,几乎在同一时期红四军发展为红一方面军,历史总是那么地机缘巧合,从1997年重庆从四川划分出后的行政区划来看,綦江成为红一方面军长征中过境重庆境内唯一的区县,在王良军长牺牲3年后的1935年,红一方面军进入他的故乡——綦江境内这一川黔交界地,对长征胜利做出了贡献。顺着前人开凿的石梯,笔者攀爬上了将军石,在将军石上远眺,视野开阔,山川相连,下方是蜿蜒的郭扶河,也有许多大石头群,峡幽谷深,河水有深有浅,为了避免深沟等未知危险,当地村民不让小孩儿独自去河谷玩耍。据《綦江县志(1911-1985)》记载:“郭扶河发源于郭扶镇高庙新草房,流经郭扶场、鱼梁河,于篆塘镇珠滩注入綦江[28]。”这一段郭扶河位于流经郭扶场后约3km的下游段。



图13“将军石”题刻以及郭扶河谷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在将军石不远处有一块被当地村民称为“凉水洞”的石头,可以沿着古老的石梯走下去,从石头底部的洞口弯腰进去,有一股凉水,常年流淌,清澈的山泉水从石缝中流出,不快不慢,冬暖夏凉,成为了螃蟹们的栖息地,让笔者一时想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29]。夏日炎热,当地村民在附近劳动后,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进入洞穴即可喝凉水,也可纳凉;冬天寒冷,石缝中流出的山泉水并不是很凉人,有时候还能看到小水潭的山泉蒸发出的雾气。

图14从“将军石”看“凉水洞石”外观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在将军石不远处还有一块像“动物”的石头,从将军石看去,就像一只坐着的动物,英姿飒爽,惟妙惟肖,看到这里笔者回想起儿时岩石的缝隙里偶尔会住着蜜蜂,有一次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了一群蜜蜂在石头的缝隙里筑巢,但她们只能自给自足,村民发现后告知养蜂人,将她们转移至收蜂器里,提回家进行人工养殖,笔者希望村民们都能像蜜蜂那样酿造出富足的生活。附近还有很多类似动物的大石头,活灵活现,可爱活泼,浑然天成。

图15从“将军石”看“动物石”外观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2023年12月31日,笔者再次到郭扶镇三塘村探访,万物都在地下悄无声息地酝酿,等待来年的厚积薄发。细雨薄雾,雨水顺着叶尖滴下来,寒风凛冽,比重庆城区冷许多,但山高林密也适合来年的夏季前来避暑。第二天笔者看到石桥坝到将军石的铺路工程已经完成,路沿已经由水泥敷好,石板路的表面抹了一层水泥灰,待开春来几场雨冲刷后,将露出由不规则多边形石板拼接成的路径。



图16  从石桥坝到将军石的铺路完工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2024年3月16日,笔者再次去郭扶镇三塘村,万物正在复苏,果树盛开报早春,山花烂漫即将来。村民在春耕播种,家禽养殖,偶尔有零星的当地居民根据指示牌来此散步。


图17  仁家湾和将军石指示牌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四、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

上文提到,2023年12月10日,笔者在三塘村探访,因还须乘车去重庆以备明天上班,就马不停蹄地离开了,笔者去乘坐公交车,等了一阵子车还没来,笔者就给当地村民提议带笔者去仁家湾看一下,出乎意料从公交站走了仅2-3分钟就到了,路边写有“仁家湾”三个字,工人师傅正在修整屋基和坝子,他们说这里就是王良的外祖父故居。根据当地村民的叙述,王良军长从5-6岁左右来仁家湾,在此生活的时间较长,后来笔者通过互联网和文献知他在此期间有上学的经历,但不清楚在此生活具体多久等情况,需专家学者考证。几年前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建筑还留存有屋前墙壁的样貌,目前只剩下屋基了。


图18  仁家湾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的修整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图19  几年前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样貌
资料来源:根据李洪焱所作“郭扶名绅朱三老爷”提供的插图

仁家湾村民说从这里到将军石的铺路工程,目前只是一部分工作,后期规划是将那片石头群打造成景区,后来有人也提到过一个设想,在大石头之间用桥连通,是一道风景线。笔者询问当地村民王良军长究竟去过那一片石头群没?旁边的陈姓村民说王良应该去过那片石头群,他说他们当娃儿的时候也会去那片石头群玩儿,听说王良军长喜欢吃“山泡儿”,其他村民回答道,很多人都吃过“山泡儿”,只是王良出名了,才传开这些事。他接着说在解放前朱家的居住地比较大,房屋有几间,直到解放后朱家搬走了,在搬走前将一些居住地分给了邻近村民。时候不早了,笔者随村民赶到公交站,恰好碰到之前加高田坎的吴姓村民和他的媳妇来赶公交车,吴姓村民费力地担着两大袋自家熏制的美味儿腊肉,他的媳妇还拿着不少行李,公交车来了帮了一手就一起上了车,结束了此次探访。


图20  仁家湾村民谈王良军长在此居住地的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五、结语

据教育工作者谈到,幼、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会对今后的发展和塑造产生重大的影响。不仅祖居地,外祖父故居对王良军长的成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挖掘和保护,可以完善和弥补这一时期王良军长教育、生活、劳动等方面的生平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采用田野考察法,通过实地探访对王良军长童年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外祖父故居,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首次提出并揭示了这一需要挖掘和保护的问题。对此,特归纳以下四点:

第一,王良军长童年时期在外祖父故居学习、生活等成长情况的历史非常薄弱,仍需进一步挖掘和考证。本文虽对当地多位村民的口述进行了叙述,但略显不足,还需深入的挖掘,且村民的口述还需进一步通过其他村民或者当地权威部门进行证实,需通过多方考证来减少偏差[30],使得这段历史更加真实,因此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第二,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的建筑物修复和还原工作仍显不足。目前,当地政府对该故居虽然加大力度进行修整和保护,积极对王良生活学习相关区域进行铺路和题刻等工作,但是对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相关区域的投入仍显不够,只对院坝和屋基进行修整,故居建筑物还未重建和修复,相关区域尚需加大投入。本文通过实地探访对王良军长童年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外祖父故居,以此呼吁相关方面对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的建筑物以及相关区域的重建和修复工作应做到尊重历史,设计应充分参考故居建筑物原貌的民居风格,使得故居建筑物以及相关区域得以更加还原真实,呈现在公众面前。

第三,綦江郭扶古镇虽然在行政上属于在西部地区较为发达的重庆市,但该镇地处渝南黔北交界的偏远山区,以山地农业为主,农业科技、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较为薄弱,需要不断加强,还因青壮年外出谋生导致留守老人和孩子生活学习困难,其他村镇也存在同样的困难,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也恰好印证了重庆市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希望专家学者对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以及这段成长时期的关注、挖掘和考证,形成有价值的史料,以此来教育和导化当地孩子,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推动当地发展,也能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这一段历史,进而导化更多人心。

第四,红色文化遗产的重建、开发与保护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具有经济性的考虑。如果今后因王良军长外祖父故居及邻近相关区域的重建和开发扩大了当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乡村振兴成效显著,那么如何带动綦江西南面山区乃至邻近黔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前瞻性以及与周边乡镇一体化的整体规划设计,做到相互取经,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邻近的黔北地区泥坝乡,虽总体上较为薄弱,但脱贫扶贫工作的经验丰富,有许多增加村民收入的经验,周边綦江和江津兄弟乡镇的旅游开发运营、水利运用、交通建设经验较为成熟,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各有长处,值得相互借鉴,携手并进。

参考文献:

[1] 张学成,石亮.参观王良同志纪念馆[EB/OL].(2022-09-23)[2024-03-19].

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9/23/content_4553602.htm.

[2] 袁婧.被毛泽东称赞为“好干部” 他的家书写了什么[EB/OL].(2021-06-08)[2024-03-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001457258893423&wfr=spider&for=pc.

[3] 陈平,张飞.红四军军长王良的信念和初心[J].红岩春秋,2021(7):68-70.

[4] 纪文伶.穿越时空对话 再现传承之美[EB/OL].(2019-07-17)[2024-03-19].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990&newsId=1746573.

[5] 周闻韬,黎华玲.红四军军长王良:军功传千古[J].当代广西,2018(16):51.

[6]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王良同志纪念馆[J].红岩春秋,2021(6):70.

[7] 张健,陈平收集整理.王良史料选编[M].2021.

[8] 开心菜菜爱旅行.小乡村里藏着一座百年老建筑,里面收藏了3件宝物,其中1件了不得[EB/OL].(2020-07-28)[2024-03-1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IKJGVG80524O6IJ.html.

[9] 梅德华.早殒的将星——记重庆籍红军军长王良[J].红岩春秋,1995(4):58-63+1.

[10] 曹树强.闽西陨落的一颗璀璨将星——记红四军军长王良[J].党史文苑,2003(1):49-51.

[11] 钟春林,钟尚年.王良烈士纪念碑落成[J].福建党史月刊,1991(3):44.

[12]福建省党史方志.15岁改名要“救国救民”,他牺牲时是最年轻军长[EB/OL].(2016-06-20)[2024-03-1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EyMzA1Mg==&mid=2649757846&idx=1&sn=46cbfc5900a7bfe2b4bbf66c33c625a1&chksm=f4028055c375094327b064e4f938dcca61361c0e1b2b66da8c417a7e4beed8731cb5f78f7a2f&scene=27.

[13] 李洪焱.郭扶名绅朱三老爷[EB/OL].(2020-09-18)[2024-03-1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18/20/71622704_936438602.shtml.

[14] 蓝勇.史学田野考察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6] 邓晓辉,孙继军,王双梅,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7]李鹏,姜明,赵晓梦,等.保护古建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N].四川日报,2024-01-09(5).

[18] 黎小龙.传统民族观视域中的巴蜀“北僚”和“南平僚”[J].民族研究,2014(2):101-108,126.

[19] 周凯,章义和.僚与南平僚——中古僚人的发展与演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9):100-107.

[20] 杨明.论古代重庆地区的濮、僚族[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21] 政协重庆市綦江区委员会编.凉都郭扶[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4.

[22] 蘑菇与鱼的趣事.农村消失的行业之“石匠”[EB/OL].(2020-02-26)[2024-03-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610883470239241&wfr=spider&for=pc.

[23] 吴仲尧.乡土散文:消失的稻草垛[EB/OL].(2024-01-08)[2024-03-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426343487448522&wfr=spider&for=pc.

[24] 陈传敏.打糍粑,还你一份记忆中的香甜[EB/OL].(2021-02-08)[2024-03-1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A0MzIwOQ==&mid=2456683846&idx=2&sn=8d66e252295b7e5ffc88155e87c9b563&chksm=fc9063a0cbe7eab66fe65eb03ff3157ee48ff0169211e1ed2b05d7236801196e6d815bc0492d&scene=27.

[25] 方洪羽.怀念稻谷香[EB/OL].(2021-10-08)[2024-03-19].

https://www.sohu.com/a/493994669_121124788.

[26] 四川省綦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綦江县志(1911-1985)[M].1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7]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G]//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8]綦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綦江县志(1986-2011)[M].1版.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

[29] 柳宗元.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0]徐艳波.史学田野考察中的辩“虚”与务“实”——读史学田野考察方法[G]//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人文田野(第十辑).1版.成都:巴蜀书社,2022:222-228.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4-7-25 18:09: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1

发表于 2024-7-25 20:01:0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吧主非常优秀,綦江是一片红色热土
(4楼)地板

发表于 2024-7-25 23:29:15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5楼
发表于 2024-7-26 09:15: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6楼

发表于 2024-7-26 10:03:3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7楼

发表于 2024-7-26 11:47:42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没啥经济支撑发展的地方都稀罕称为古城,云南这样的古城特别多。以古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也是不多
8楼

发表于 2024-7-26 11:53:43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渝北区 重庆渝北区
感谢您的普及,这些我这郭扶人都不晓得
9楼

发表于 2024-7-26 14:20:27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重庆
再过20年,各乡镇的街上就和现在的农村一样了,全是老弱病残。20年后,农村几乎没得人了!!!农村即将消失了
10楼

发表于 2024-7-28 21:54:09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平底锅。。。 发表于 2024-07-26 14:20
再过20年,各乡镇的街上就和现在的农村一样了,全是老弱病残。20年后,农村几乎没得人了!!!农村即将消失了

现在局势来看,消失不可能,很多都想落脚农村到时候搞不好全回去种地,物价上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11-21 23:12 , Processed in 0.12091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