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区举办非遗赶大集,黄秀伦(右一)的篾制品受消费者追捧。
近日,笔者拜访郭扶高青蔑编非遗传承人黄秀伦时,他正专心编织着蔑货。挑一压一,挑一压二......手指翻飞间,一只竹篮已初步成型。黄秀伦拿来清漆仔细上漆,以起到防虫防蛀的作用,待清漆干透,造型精巧的竹篮便制作完成。
郭扶镇有很多篾匠,但谈起黄秀伦,懂行的人都忍不住向他竖起大拇指。黄秀伦有一双巧手,他所编织的篾制品造型生动、做工精巧,深受消费者青睐,成品更是远销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区。
赢得好评的“秘诀”就在于选材和手艺。黄秀伦选材颇为讲究,只精选1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生长的金竹,这种竹子韧性好,质地柔软,便于塑形。除了选材严苛之外,黄秀伦数十年如一日与竹条蔑片打交道,潜心精进技艺,在传统的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根雕融于其中,丰富了高青篾编的品类。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级的审美,黄秀伦于2022年成为第五批綦江区高青蔑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秀伦的篾制品从来不愁销路。在家就有全国各地的订单“飞”来,全年订单量1000余单,参加一次展销会平均可销售展品20余件,本地买家也常常慕名而来,一年下来,黄秀伦的收入轻轻松松突破5万元,真正实现了“非遗致富”。
除了走自己的致富道路,黄秀伦也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让更多篾匠走上“靠手艺吃饭”的道路。他免费招收学徒10余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我近期还在思考将当地的篾匠组织起来,统一培训,统一收购,利用我在广州地区的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不仅能让咱们的非遗篾编走出‘山沟沟’,也能让大家的篾制品都卖个好价钱。”谈及长远打算,黄秀伦心中已有了清晰的思路。
作为高青篾编非遗技艺的保护单位,郭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非遗工坊”阵地,研发独具特色的高青篾编研学和体验课程,同时为手艺精湛的篾匠争取更多展销机会,并通过与村集体合作社深度合作助力销售等形式,让更多人掌握“非遗致富”密码。
文图/通讯员 危云湘 原标题:高青蔑编非遗传承人黄秀伦 巧手编出非遗致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