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可查) 我们都知道,一般而言,听力损失较轻者,言语沟通时更轻松。会不会有听力损失更轻者反而更听不清的情况呢? 近期,惠耳(杭州)国际听力中心沈丽主任遇到了两位奶奶就是类似的情况,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听力详情
图一(胡奶奶)
图二(贾奶奶) 图一是99岁的胡奶奶,双耳听力损失达到中重度和重度(2021年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图二是93岁的贾奶奶,双耳听力损失达到重度和听力完全损失。仅从听力损失程度看,贾奶奶的听力损失情况明显比胡奶奶严重,那佩戴后的效果是否也这样呢? 并不是。两位奶奶佩戴助听器后,胡奶奶还是需要放慢语速在安静环境中一对一交流;而贾奶奶戴上助听器后,平常语速交谈无障碍,甚至可以同时与4个人一起交流。 从两位奶奶陪同前来的家人了解到:胡奶奶从大约20年前就感觉听别人说话没有那么清楚,需要别人重复多次,但是考虑到平时都在家,家里人员不多,安静情况下沟通稍微大声一点也可以,就一直没有重视它。而贾奶奶是最近两年听力才逐步下降。 事实上,听到≠听懂,听力损失更轻可以让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但理解所听到的声音则需要大脑做出分析与处理,而长时间的听不到会让我们的大脑反应能力变慢,这是很多长时间听力下降的听损者常有的表现,也是听觉剥夺的临床表现。 听觉剥夺现象的出现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某种传入感觉信息丧失后会发生明显的功能整合。以听损者为例,听皮层可以被其他感官刺激所激活,如语前聋者自幼学习手语后,其语言功能脑区在观察和模仿手语时均有激活,双侧次级听觉皮层和听觉联合区在无听觉传入时转向对视觉的处理。简单的说,就是大脑长时间接收不到声音信号时,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可能会被其他感觉信号,如视觉占用,用于处理接收的视觉信号。当我们处理声音的听觉中枢越来越少,我们对接收到的言语的理解和处理就会变得更慢。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听力下降的老年人,讲话语速放慢时,他们的沟通更为顺畅;对于听损者,提议及时进行听力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