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走发现丨“正己化人”张华庭(一)
文化服务志愿者到贵州张华庭任职地探坊留传事迹。通讯员 风 摄
文化服务志愿者探访张华庭曾孙张高潮(坐者右一)。通讯员 莹雪 摄
“綦走发现”远赴贵州了解张华庭事迹。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易佩绅有感于张华庭政绩而作《民怀篇》(注:“亭”是“庭”的误写)。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9月27日,本报第四版“綦走发现”专栏《三代接力的新盛磨滩桥》文中,以《“六好”男人县志载》为题,介绍了清光绪元年(1875年)复募建功臣张先达,其中之一是“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他不但有参加“公车上书”的第四子张济烜(详见本报2021年11月16日第四版《“公车上书”的綦江三兄弟》),还有其以清廉著称的出色长子,在綦江至今都赫赫有名的张华庭。本期起,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结合多次就近探访张华庭孙女张集珍、曾孙张高潮以及相关知情人,和远赴贵州张华庭任职地调查了解的收获,以期多角度还原、呈现、解读綦江先贤张华庭。青史留名真俊杰 综合清《四川綦江县续志》卷三《选举表》及《务川县志》《张氏族谱》等史志记载,张先达长子张济辉,字星门,号华庭,咸丰辛酉(1861年)岁试入县学,同治癸亥(1863年)科试补增,甲子(1864年)补廪,庚午(1870年)科优贡生。辛未(1871年)朝考一等,留京学吏事2年,签发贵州试用知县。甲戌(1874年)保奏补缺后,以同知补用。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以永从军务保花翎,三年丁丑(1877年)代理天柱县事。五年己卯(1879年)秋至十一年(1885年)特授务川县知县,期间有短暂调播。十二年(1886年)升补八寨同知。另在遵义、桐梓、仁怀、清镇、荔波、贞丰等州县亦曾任知县,署台拱厅同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奏署思南府知府,军机处存记。 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地方史论著目录》收录有张华庭撰书的《遵义衙署大堂联》,“做官不要钱,于兹十年,国有恩何忍负,家有训何忍忘,岂必显背舆隋,稍着点罔利心机,即成俗吏。为人莫犯法,凡尔百姓,书宜读毋作非,田宜耕毋作匪,但得各安本分,尽学些正经手艺,便是良民。”上联写尽自己的为官心得,清廉之风扑面而来;下联殷殷劝导士民耕读传家,良善法治的社会愿景朴实展现。现在读来,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1990年10月,张华庭的曾孙张高潮到遵义团泽口3407工厂,一姓李的50多岁当地人听说他来自綦江,就主动聊到从他爷爷那一代老年人口口相传的清官张华庭清廉、和气的故事。知道他是张华庭的后人,还更加热情,可见张华庭在民间的口碑,在100年后仍受啧啧称赞。“劝民息讼”化天柱 《重庆地方史论著目录》还收录有张华庭的《劝民息讼篇》。从其中“由此绅民树党,苗汉成仇,一经构讼,两造求援。以致蠢役讼师,添薪厝火,劣衿恶棍,鼓扇扬波”“主唆者盘踞县城,受害者抛荒田土”“纵长官一文不取,而差役十分难缠”“书吏则赀求润笔,于讼则礼索跪堂”“迨群奸之囊橐已肥,而两家之脂膏顿竭……父母忧思成疾,侍药无人;儿女冻饿俱全,爱怜不暇”等数句可窥知,张华庭刚来天柱时的社会现状。“明知奸人愚弄,敢怒不敢言;屡受差役羁糜,能进而不能退”,天柱老百姓深受好讼之害。 张华庭走马上任之际,首先就是谆谆教诲天柱百姓“好讼则终凶”“能让人青天有眼,不多事白发无忧”“不若惩忿于未讼之先,忍辱于将讼之际”。 又以“如曰情实难甘,死而无悔。独不思,前番贼匪猖狂,系缧(léi,拘囚,捆绑)子弟,杀戮父兄,何不捐躯报复?此日清平世界,大争田边,小为账目,反欲舍命寻仇”的循循善诱。 再以“本县(指张华庭本人)为秀才时,脚不履公门,口不谈讼事。而石逆围城,带团练偏能杀贼;号匪入境,挑丁敢靖防边。此非奋不顾身耶,惟义之所在耳!尔等,若移敢死之心,以为急公之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又可为吾民望也”的现身说法。 同时以“如其怙恶不悛,执迷不悟,虽爱民如子,久失渊怀。而疾恶如仇,难回铁面。秉公断案,不计汉苗;照律惩奸,岂容痞恶”表明底线,直击诉讼双方“倘欲报仇雪忿,杀身未必成仁?三尽无情,忍受剥肤之痛。五型甚惨,甘膺枭首之灾。到此求生,悔之已晚”的痛楚。 以此引导天柱百姓“细思此景,应觉前非。但知改过自新,白手犹能致富。”上司著文赞“民怀” 清《四川綦江县续志》卷三《列传》中,关于张华庭的记录中还有这样一句“济辉以知县官贵州……贵东道易佩绅赋《民怀篇》以广之。”因担心后人附会,为了证实《民怀篇》确实是时任贵州按察使易佩绅为张华庭的突出政声而作,文化服务志愿者“搬螃蟹”多方查询《民怀篇》全文未果,但搜索到易佩绅有作品集《函楼诗钞》留存于世,联系上一家有此书的古籍商店,确认收录有《民怀篇》,且与张华庭有关后,花费118元下单购买其复印本,才得以一睹真情。 通读《民怀篇》正文434字,易佩绅开篇就以“噫嘻,此言诬民”一句,否定了当时官场“民只畏威,而不怀德”的官民对立思想。 接着以约300字来论证“威即由德著。离德以言威,兵刑尽无”的观点,并谆谆告诫“据刀锯在颈,箠楚(指鞭杖之类刑具)在肤”的严刑拷打可能会激起民变,“民畏官如虎,须防一朝变”。 并以“我巡黔东,骎骎二期,揣德则愧,用威则悲”等句自我检讨不够德政,威又民众不服,“惟望同寅共补缺漏”,期望同僚相互补台。 最后用100余字推出了贵东道下属官员中“民畏官如神,威与德相等”的典型代表张华庭。“有怀忽触天柱县,我与张侯未识面,只闻颂声县中遍。”易佩绅很细心,在“未识面”后特别用小字注明“张华庭济辉”,强调褒扬对象,并用“云津晨,秣马谷,洞宵驻节”来深入刻画张华庭为劝民息讼,化解纠纷,朝出晚归,甚至路宿寺观的鞠躬尽瘁的形象。去时赢赠“万民伞” 《民怀篇》也以“此县由来号强梗,长官屡与民搆怨”“如何民转换?从前只有威刑惯。前车几覆辙,回首增忍怛”来证实张华庭任职天柱之前的吏治艰难,“眼中犹见穷黎多,意中更盼仁人切。” “张侯代庖甫数月,民气驯柔如转换。”上任仅几月,张华庭的“几番苦口,一片婆心”就取得了显著效果,“人游化日,年登大有之书;里存仁风,家酿太和之气。”赢得了上司易佩绅的隔空神赞。 文化服务志愿者们还通过史志等相关记载了解到,短短两年时间,张华庭就做出了天柱史无前例的突出政绩,离任时,天柱县民制“万民伞”饯送,并在紫云桥立“去思碑”铭记。虽然说到了晚清,“万民伞”与“去思碑”,已成为了官场上的一种陋习,甚至是贪官污吏为保全面子,也会想方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门面。但通过比对《民怀篇》和《劝民息讼篇》,以及流传民间的张华庭德政故事,可知张华庭确实是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这一方的老百姓,爱民如子,不折不扣的好官,值得天柱士民著文勒碑,以表去后留思。(未完待续)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总编辑:孙萍值班编委:彭巧编审:王旻编辑:陈欣然审校:付汉 郭雨劼文章来源:大美綦江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房、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交易、二手车、闲置品、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路过 哦 新人文人哦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好 自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