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36种诈骗套路曝光,綦友们转发身边人提高警惕!
2025最新36种诈骗套路曝光,转发身边人提高警惕!一、兼职刷单诈骗:骗子在网络平台发布“轻松高薪,足不出户日赚斗金”的刷单兼职广告,先给受害者安排小额刷单任务并及时返利,获取信任。当受害者加大投入后,便以“任务出错”“卡单”等理由拒绝返款,诱导其继续刷单,最终卷款消失。
二、“同城约炮”诈骗:诈骗分子在色情网站、社交软件或通过短信发布色情广告,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下载诈骗APP。以观看色情视频、提供色情服务为诱饵,要求受害者先完成刷单任务,前期给予小额返利,待受害者投入大额资金后,便失联或找借口拒绝提现。
三、股票群荐股诈骗:诈骗分子混入股票交流群,伪装成炒股“专家”“大师”“股神”,分享一些股票知识和所谓的内部消息,吸引受害者关注。他们还会在群里安排“托”,发布虚假的盈利截图,营造赚钱氛围。待受害者上钩后,诱导其下载虚假炒股APP或进入虚假交易平台,以缴纳会员费、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骗取受害者钱财。
四、网恋“杀猪盘”: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军人”“白富美”“高富帅”,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不经意透露自己在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展示高额收益截图,以“稳赚不赔”“内部消息”为诱饵,劝说受害者一起投资。当受害者心动投入资金后,起初会获得小额返利,待加大投入,便会出现无法提现、平台关闭等情况。
五、网络贷款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广告、短信、电话等渠道,声称能提供“低息、高额、易下款”的贷款服务,吸引急需资金的人。在受害者上钩后,以银行卡号填写错误,贷款资金被冻结,银行卡流水不足、信用额度不够等理由,要求受害者缴纳解冻费、保证金、激活费等各种费用,承诺缴纳后即可放款。一旦受害者转账,便会失联。
六、商品问题理赔诈骗:骗子打电话给受害者,称其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快递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损坏,需要给受害者办理理赔。为了让受害者相信,他们会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购买商品、订单号等信息。接着,骗子会诱导受害者点击他们发送的链接,下载虚假APP,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并以保证金、手续费、认证金、退款验证码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
七、店铺违规激活诈骗:诈骗分子瞄准网店店主,冒充电商平台官方客服,告知店主店铺存在违规行为,如商品描述不符、侵犯知识产权、买家保障服务未通过审核等,导致店铺被封禁或商品被下架,需要立即处理。随后,骗子会以授权激活店铺、缴纳保证金、消除违规记录等为由,诱导店主点击他们发送的钓鱼网站链接,在链接中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或者直接要求店主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
八、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打电话自称是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洗钱、贩毒、诈骗等严重犯罪为由,对受害者进行威胁恐吓。在通话中,他们会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发送伪造的 “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 等法律文书,让受害者信以为真。随后,骗子会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称配合调查后资金会返还,一旦受害者转账,便会消失不见。
九、注销校园贷诈骗: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客服,准确说出受害者姓名、学校、身份证号等信息,获取信任。称根据国家政策,受害者的校园贷、助学贷等账户需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诱导受害者下载指定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指导受害者操作从正规网贷平台贷款,并将贷款资金转入骗子提供的所谓“清查账户”“安全账户”。一旦转账,便消失不见。
十、信用记录消除诈骗:诈骗分子自称是银行、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致电受害者,称其信用卡、贷款等存在逾期记录,已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限制出行、子女上学等。接着,以可以帮助受害者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为由,让受害者添加其微信、QQ等联系方式,发送伪造的“征信修复”文件、工作证件等。诱导受害者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如先在各大网贷平台贷款,然后将贷款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进行“信用佐证”。受害者转账后,骗子便失去联系。
十一、虚假购物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信息,如名牌服装、电子产品、稀缺物品等,以“清仓甩卖”“厂家直销”“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为幌子吸引受害者。当受害者与其联系表示购买意向后,骗子便以各种理由要求脱离正规平台,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私下交易,如称平台手续费高、操作繁琐,私下转账可享受更多优惠等。受害者转账后,骗子要么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要么直接失联,拉黑受害者。
十二、特殊服务诈骗:骗子通过网络发布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调查追债、代办证件、代考作弊、提供考题、交通违章处理、删除负面信息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当有需求的人联系时,他们会以需要缴纳定金、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付款。一旦受害者转账,便会以各种借口拖延服务,或者称服务难度超出预期,需要额外费用,实施诈骗。
十三、冒充微信、QQ好友诈骗:骗子通过盗号软件或其他手段盗取受害者的微信、QQ账号,以账号主人的身份编造各种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遭遇事故、资金周转困难等,向受害者借钱。为增加可信度,他们还会用AI模仿账号主人的语气和说话习惯,甚至发送虚假的照片、视频作为佐证。
十四、冒充公司老板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司内部人员信息,潜入公司工作群,将头像和昵称改成与公司老总相同的样子。然后在群里发布指令,以公司业务往来、项目合作、紧急资金周转等为由,要求财务人员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他们还会利用财务人员对老总的敬畏心理,催促转账,不给财务人员核实的时间。十五、买卖游戏账号道具诈骗:骗子在游戏内公屏、聊天频道、社交平台、游戏交易论坛等地方,发布低价出售珍稀游戏账号、极品装备道具,或高价回收游戏账号、道具的虚假信息。当玩家与其联系表达购买或出售意向后,骗子会将受害人引导到一个虚假交易平台交易,然后以激活账号、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诱骗转账。
十六、抽奖活动诈骗:诈骗分子在游戏中、社交软件、游戏论坛等发布消息,称举办抽奖活动,奖品丰厚,如稀有游戏账号、顶级装备、限定皮肤等。诱导玩家参与抽奖,参与方式通常是要求玩家先支付一定金额的“抽奖手续费”“参与费”“保证金”等,称支付后即可获得抽奖资格。骗子通过后台操控,让玩家“中奖”,但又以“奖品需缴纳税费”“手续费”“激活费”等为由,继续诱骗玩家转账,等玩家转完钱,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十七、红包返利诈骗:骗子在社交平台发布“转小钱返大额红包”的虚假信息,如“转20元返100元”“发50元红包返200元” 等,先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当受害者加大投入后,便拉黑消失。十八、机票退改签诈骗:骗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在航班出发前给受害者发送航班取消、改签的短信或电话,准确说出航班信息获取信任,以支付改签费、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导受害者转账汇款。
十九、积分兑换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发送积分兑换短信,称积分即将过期,可兑换超值奖品,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进入虚假兑换页面,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盗刷资金。
二十、虚假爱心传递诈骗:骗子编造寻人、寻物启事或求助信息,如“寻找走失儿童,提供线索重谢”“为重病患者募捐”等,在朋友圈、社交群广泛传播,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诱骗受害者转账捐款。
二十一、微信点赞诈骗:骗子冒充商家在朋友圈、微信群发布“点赞有奖”活动,称集满一定赞数可领取奖品,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之后以缴纳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二十二、盗用公众账号诈骗:诈骗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如“在家轻松兼职,日赚几百元”,要求添加指定微信、QQ联系,以缴纳入职费、培训费、押金等为由,骗取受害者钱财。
二十三、虚假招嫖诈骗:骗子在网络上发布提供色情服务的广告,声称价格低廉、服务优质,吸引受害者上钩。当受害者联系时,以支付定金、保证金、安全费等为由,要求先转账,收到钱后便失联。
二十四、虚构亲朋好友事故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者亲友信息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谎称其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急需资金救治,让受害者转账汇款。
二十五、电子邮件中奖诈骗:骗子发送虚假中奖邮件,称受害者中了巨额奖金,如“恭喜您,中了本公司的周年庆特等奖,奖金100万元”,要求受害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才能领取奖金。
二十六、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诈骗分子假冒知名企业,如“苹果”,以举办抽奖活动为名,称受害者中奖,奖品丰厚,如豪车、高端电子产品等,让受害者缴纳手续费、税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领取奖品。
二十七、娱乐节目中奖诈骗:骗子以热播娱乐节目,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名义,给受害者发送中奖短信或邮件,称被抽中幸运观众,可获得高额奖金和奖品,诱导受害者按要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实施连环诈骗。
二十七、冒充房东短信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租客信息,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银行卡已更换,要求租客将租金转入指定账户,不少租客未核实便转账。
二十八、虚构绑架诈骗:诈骗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称其亲属被绑架,要求立即转账赎人,并通过发送受害者亲属被捆绑的照片、视频增加可信度,在电话中不断催促,让受害者来不及核实。
二十九、虚构亲属手术诈骗:骗子致电受害者,称其亲属突发重病,正在医院进行手术,急需缴纳手术费、押金等费用,否则无法进行手术,利用受害者的紧张心理,诱骗其转账。
三十、二维码诈骗:骗子以降价、奖励、领取福利等为诱饵,要求受害者扫描二维码,如“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百元红包”“扫码加入会员享超低折扣”。二维码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手机中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就会被窃取。
三十一、虚假链接诈骗: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虚假链接,如“银行网银升级”“10086 移动商城兑换现金”“淘宝订单异常”等,受害者点击链接后,手机会被植入木马程序,自动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等信息,进而实施盗刷。
三十二、医保、社保诈骗:骗子冒充医保、社保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者,谎称其医保、社保账户出现异常,如欠费、被盗用、涉嫌违法等,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实则骗钱。
三十三、高薪招聘诈骗:骗子在网络平台发布高薪招聘信息,如“月薪过万,无需经验,轻松工作”,吸引求职者。当求职者联系时,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报名费等为由,骗取钱财。
三十四、冒充抖音客服诈骗:骗子冒充抖音客服,打电话说受害者开通了抖音直播、商城业务,每月需扣费800元,如扣费不成功会影响征信。受害者提出要取消业务后,骗子引导受害者下载视频会议APP,打开共享屏幕功能,然后诱骗受害者打开手机银行,偷看取款密码、验证码进行盗刷。
三十五、“百万保障”诈骗:骗子冒充微信、支付宝、拼多多客服,假称受害者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即将到期,如不取消将每月扣除2000元保费。受害者提出要取消后,骗子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银行客服”引导受害者将银行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银行卡上,或者通过共享屏幕偷窥取款密码、验证码进行盗刷。
三十六、免费送皮肤诈骗:骗子在游戏平台发布免费送游戏皮肤的广告,引诱学生添加微信、QQ领取皮肤。待学生领取后,却说未成年人不能领取,导致账户冻结,诱骗学生拿家长的手机“解冻”,通过扫码或者转账的方式转走家长卡里的钱。
来源:全民防骗局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房、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交易、二手车、闲置品、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