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13 小时前

綦江乡愁地名—鱼栏河

地名介绍
鱼栏河


“访胜及春游,双鱼古石留。能观时显晦,不逐浪沉浮。守介难投饵,呈祥类跃舟。胥归霖雨望,千载砥中流。”


这是宋朝高应乾的《白鹤梁观石鱼》。长江白鹤梁世人皆知,而篆塘镇也有一道庞大的鱼梁石,位于鱼梁村境内。

地名来历

“鱼栏河”之名源于其独特的自然形态。一道庞大的鱼梁石,它在郭扶河的中游,横亘东西,连接两岸山脉,像一条硕大的石鱼阻住了河水的去路,将上侧河流围成一个深深的潭,潭水不断地从高高的“鱼梁”背部漫溢下游。人们将这个地方形象地称作“鱼栏河”,官方称作“鱼梁河”。

地名拓展

走盐茶古道旱路,从綦江城至东溪要过的第一条河流渡口就是鱼栏河。那时往来于东溪与綦江城之间的地方官员、百姓、绅粮、马帮、军队等纷纷通过此处,络绎不绝。当地居民至今津津乐道,说有一次部队经过这里,当地人到山坡上割草,只看到队伍之头,整整一天都没看到队伍尾,第二天又去割草,还是看不到队伍头尾,部队几天几夜才过完。这么多人要过河,全靠渡船载,十分不便。


清朝时期,朝廷组织在鱼栏河修建过河桥,动用数百名工匠,就地取材,在横贯河道的整石梁上凿出四道10米长、3米宽、2米高的水槽,上面铺上巨大的石板做桥面。桥面并排着两排石板,每块石板长约4米,宽约0.8米,拼架在石槽柱上,加上两端引桥,连成长约30米,宽约1.7米的平桥,方便了行人。当地人称这座桥为“仙寿桥”。


▲鱼栏河古石桥—仙寿桥

仙寿桥外是一个水潭,在水潭的上下两端——石桥下一方大石包和500米下游的大石上分别刻有“養生溏在此”五个大字。每个字约一尺见方,繁写楷体,方正端严,至今清晰完好。从建养生塘起,这里是不准钓鱼、打鱼、炸鱼的,违反之人必受重罚,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在此猎鱼了。



千百年来,古道繁华,从明清至解放前达到鼎盛,精明的当地人发现了商机,他们放弃传统的耕作,在鱼栏河南畔古道路旁设起客栈、酒肆、马棚等,供过往客人食宿,生意风生水起,收入竟然比耕种土地更丰厚,于是店家越来越多,一家紧挨一家,这里就逐渐壮大成集市,还修建了有上下厅的金鱼寺、禹王庙,人称鱼栏河屋基。鱼栏河屋基规模不小,兴盛久长,声名远扬,连几十公里外的人都到这里来赶场。1949年解放后,地方 政府在此设有收购站、饮食店、供销店等。1962年地方政 府宣布撤销所有门市。而今,宽宽的青石板古道曲曲弯弯地顺山势穿场而过,古道两旁,低矮的老式街坊相对而立,古色古香,依稀可见当日风光。


地名政策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上级人民政 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 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人民政 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 府相应部门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来源:篆塘镇文化服务中心、綦江民政

sanyue 发表于 13 小时前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房、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交易、二手车、闲置品、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綦江乡愁地名—鱼栏河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