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1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江苗彝文化你都晓得哪些?带你来围观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10:04: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綦江南部群山之中
    有不少苗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
    民族特色鲜明
    百年延续的民俗习惯和居住特色
    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苗彝文化
    关于他们,你了解多少呢?



    ▲赶水镇正平村是苗族群众聚居村,一幢幢漂亮的苗家房屋坐落有序。特约通讯员 湛江涛 摄

    苗族和彝族历史上皆为迁徙族群
    两个族群由于历史原因
    长期散杂毗邻聚居
    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相互影响
    由于所处生态环境差不多
    又都是迁徙族群
    宗教信仰上具有共性
    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相似





    ▲安稳伏羊美食文化节上,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与游客互动。记者 王京华 摄


    綦江则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苗、彝、土家、布依、壮等42个少数民族
    和谐相处、生生不息
    孕育了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



    ▲安稳镇苗族妇女同胞们在制作民族工艺品。通讯员 罗文 刘馨 摄

    綦江苗族婚俗被列入
    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綦江苗歌、苗族舞蹈、苗族服饰被列入
    綦江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
    綦江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綦江区彝族舞蹈被列入
    綦江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赶水镇梅子村苗族乡情陈列馆的文化展示墙。记者 谢天骄 摄

    綦江还建有区民族小学“苗族文化苑”
    石壕香山彝族文化展室
    赶水梅子苗族乡情陈列馆等展馆展室
    每年举办的苗族踩山节、长桌宴等
    吸引各方游客前来
    品味民族文化


    ▲綦江区第七届踩山节暨打通镇“康养大罗山·醉美红花湖”民族文化活动在打通镇举行。



    ▲赶水镇梅子村6组的苗族聚居地,妇女同胞们制作苗绣手工艺产品。特约通讯员 湛江涛 摄

    到綦江
    不可错过这些苗彝文化

    綦江苗歌

    綦江苗族有民族语言却无自己的文字,民歌成为当地苗族人民抒情表义、联系感情的重要交际工具。各地苗族都有一套自己的传统民歌,苗歌是苗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綦江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爱情题材、劳动内容等等,但是以“婚嫁”为题材的风俗仪式歌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是綦江苗族传统民歌的主体。





    ▲苗族文化表演。(资料图)

    彝族舞蹈

    彝族在石壕镇是世居民族,在此居住和生活了100多年,分布在石壕镇香山社区、香树村、响水村,共计彝族人口253人。彝族传统文化是石壕镇独有的民族文化,彝族舞蹈风格独特,展现了彝族同胞的热情与豪放,是打造石壕镇红魂小镇建设不可缺少的文化灵魂。



    ▲正在吹奏芦笙的苗族男孩。记者 刘琦 摄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在苗族历史三次大迁徙中,苗族人吹笙开路,吹笙结伴,吹笙寻友,以苗族芦笙曲调形式把苗族喜悦悲伤感情表达其中。

    而今綦江境内的苗族人在婚丧的礼仪习俗中,仍然以吹奏芦笙为主。苗族的芦笙制作工艺历史久远,芦笙制作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苗族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共鸣套管四部分构成。由于綦江苗族没有文字,制作苗族芦笙只能口传心授和实际演示,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





    ▲打通镇天星村举办“粽叶飘香迎端午,共话民族团结情”主题活动,各族群众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佳节。通讯员 张万群 摄

    旅游攻略 >>
    游程线路推荐:安稳镇九盘村→石壕镇石泉村、香树村→打通镇天星村→赶水镇梅子村

    交通路线推荐:
    G75兰海高速(渝黔高速)→石壕镇/安稳镇/打通镇/赶水镇

    来源:綦江发布(文章内容有删减)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4-12-11 10:05: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3楼)板凳

    发表于 2024-12-12 04:42:20 来自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国
    解说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5-4-4 19:15 , Processed in 0.11854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