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叔今年58岁,听力下降很多年了,右耳中重度听损,左耳全聋没有残余听力,因为觉得自己还能勉强交流,所以一直没有干预验配助听器。 大概一个多月前,他发现自己听力突然下降,伴随言语分辨能力下降,听不懂言语,由此变得相当焦虑,四处试听、对比助听器。 他说自己四处试听,戴过很多品牌、不同等级的助听器,都达不到心理想要的预期,而且极易听觉疲劳,听得越久效果越差。 ![]()
助听器是万能的吗? ![]()
▷▷肯定不是! 助听器能解决听到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听懂的问题。 这里先了解一下言语分辨率的概念,所谓言语分辨率,是指人们能够听懂并理解所听到的言语内容的比例或能力。 导致言语分辨率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损伤,不仅影响音量感知(听不到),更会破坏声音细节(听不清),即使助听器放大音量,受损的听觉系统仍可能像 “模糊的老电视”,能接收信号但细节丢失。 2.长期听力损失而不干预(佩戴助听器)会使大脑 “听觉记忆” 退化,即忘记语音所携带的含义,此时戴上助听器能听到语音,但反应慢、听不清、听不懂。就好像我们听未曾接触过的外语,都听得到但是听不懂。 3.某些疾病导致声音传导通路受损,声音无法全部传输到听觉中枢,或听神经同步化异常,导致能听到声音,却无法分辨声音所携带的含义。 如案例中的刘叔叔,如果他在二次听力突然下降之前能佩戴助听器进行干预,或许就不会有听力的突然下降,言语分辨率也不会变得如此差。 家人们助听器并不是万能的,听障朋友对于助听器一定要有合理的预期。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选配助听器干预,保护残余听力和言语分辨率,延缓听力和分辨率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