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可查)
“在家里说话倒是还好,这一出去就不行了!听不清,周围太吵了。”相信很多听障人士都有这样的困扰:在噪声环境下听不清。这是什么原因? 在噪声环境下,信号声和噪声会一同传入耳中。此时,听力正常的人能够分辨并听清信号声内容,这其中就不得不提这几项能力了。 ·双耳静噪效应· 当声音从一侧传来时,另一侧听到的声音会相对小一些。在双耳聆听的情况下,由于头颅的阻挡,信号和噪声从不同方位传至两耳时会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大脑能够利用这些差异从言语中分离出噪声,并对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削弱,从而使我们在嘈杂环境下聆听言语时更加清晰、准确。 ![]()
双耳静噪效应不仅能帮助我们消除头影效应的影响,还能提高信噪比,增强对语音的识别能力,尤其对低频声音特别有效。在2500Hz以下的背景噪音中,双耳静噪效应可使语言识别能力提高大约10%。 ·声源定位能力· 耳间时间差:指声音到达一只耳朵与另一只耳朵的时间差异。假设一个声音从正前方发出,声音会同时到达两只耳朵;然而,如果声音来自某一侧,比如右侧,那么声音会先到达右耳,再到达左耳。这种时间差异虽然微小,但对大脑来说足够显著,大脑能够捕捉到这种差异并推断出声音的来源。 耳间强度差:指两耳听到的声音强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距离和头影效应造成的,会使声音在到达对侧耳朵时比在声源侧耳朵听到的声音低6 - 7dB。这种强度差异有助于大脑判断声音来自哪一侧。 ![]()
当出现单侧听力下降或两侧听力下降呈不对称性时,上述两种天然的“降噪”能力会被削弱,此时在噪声环境下的聆听自然会变得更加困难。 ·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信号声和噪声的差值(SNR),信噪比越大,声音才越不容易被掩没,也就越容易听得清。当噪声过大时,信号声会被覆盖,会让人感觉好像要听的声音强度变小了。而且,噪声与言语声的频率范围越相近,对言语声的影响就越大,也就越不容易听清。 正常人轻松交流需要信噪比超过6分贝(即耳朵接收的语言声要比噪声的强度高出6分贝,信噪比=信号言语声强度-噪声强度)。听力每下降10分贝,信噪比的需求就要提升1-3分贝。所以,听力损失越严重,就越难听清楚。 当我们的听力逐渐出现轻度、中度听力损失时,对信噪比的需求便会随之提升,此时,周围环境中原本的信噪比已无法满足聆听需求,便会出现听不清的问题。随着听力损失下降至重度,不仅噪声环境下难以听清,就连信号声的聆听也会变得非常困难,自然也就无法清晰地聆听与沟通了。
|